【大紀元2021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笛睿編譯報導)暗物質理論得到很多觀測數據和理論推導的支持,現在已經成為標準宇宙理論框架內重要的一部分。可是,至今科學家無法直接觀測到它們的存在。因此,一些科學家仍然在尋找其它可能的理論來解釋我們周圍的宇宙。
修正版引力學(MoND)就是熱門的替代理論之一。暗物質理論是建立在科學家認為我們對引力的認知是完全正確的基礎上。牛頓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都經過廣泛驗證,都認為物體的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成比例的,也叫「強等效原理」。在此基礎上推導得出的現象是,所有的物質在同一個引力場內下落的速度是一樣的。厄特沃什實驗(Eötvös experiment)驗證了這個結果,精確度達到10¹⁴分之一,是當代觀測實驗精確度的極限。
可是修正版引力學不這麼認為。這個理論認為物體的慣性質量還受到「外部場效應」的干預。牛頓力學認為物體的慣性質量是物體自有的屬性,不受周圍物體的影響。修正引力學認為,物體的慣性質量還受到這個宇宙內其它物體引力的影響,所以它不是物體自有的屬性,是一個受其它因素影響的屬性。
基於這個不同點,科學家發現用修正引力學也可以解釋星系的運動速率與預測值之間的差異。暗物質理論也是為了解釋這個差異而引入的一個理論。
從可見的觀測來看,科學家看到大部分星系內的恆星都是集中在星系的中心區域。按照經典力學推理,靠近星系中心的恆星繞著星系中心旋轉的速度,應該比位於星系外圍的恆星快一些。就像我們太陽系,靠近太陽的行星繞行太陽的速度比外圍行星快。
可是,科學家又觀測到,多數星系內的恆星不論距離星系中心多遠,繞行的速度卻是相似的。天文學家繪製了一張簡單的圖示展示這種差異。
暗物質理論這樣解釋這個差異:暗物質是構成星系的主要物質,可是它們位於星系的周圍,而被稱為「暗物質暈」,所以大部分物質其實並不是集中在星系的中心,並不像見到的情況,所以遠近恆星的速率與預測值不符。
修改版引力學則這樣解釋:周圍星系的物質對所觀測星系外圍恆星的慣性質量影響,比對該星系內圍恆星慣性質量的影響更大,導致外圍恆星的轉速加快,因此比預測的快。
所以,如果修正引力學是正確的,那麼星系內恆星轉速的差異與周圍星系的分布之間,應該存在某種關係或規律。
這正是近期這份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研究找到的意外發現。
研究人員觀測了175個星系內外圍恆星轉速與預測值的差異,把它們逐一與附近星系物質的分布進行對比。研究分析說,如果暗物質理論是正確的,附近星系物質的分布將不會影響轉速差異;如果修正版引力學是正確的,附近星系物質分布產生的「外部場效應」將干預恆星的轉速差異。
這份研究看到鄰近星系的物質分布與恆星轉速之間有著明顯的關聯度,顯著度介於8~11。在研究領域,實驗數據顯著度達到5即可達到「證實」的程度。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進行這項實驗原來是為了否定修正引力學,沒想到卻看到了相反的結果。他們表示,這個結果並沒有否定暗物質模型,只是從一個側面支持了修正版引力學。
研究人員表示,其實修正引力學已經被主流天文學家冷落很久了,這項研究的結果很令人意外,看來他們還不能徹底丟棄修正版引力學。◇#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