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9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曾晏均報導)再次造訪金門,已是十多年後了,每次踏足金門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尤其在踏入清朝古蹟「金門鎮總兵署」大門的剎那,心底油然而生的莫名熟悉感更是強烈。
詩人們都說,「初秋涼氣發,庭樹微銷落。」但是孟秋的金門,依然烈日炎炎,這座擁有戰地風光的小島,歷經烽火洗禮,在古寧頭大戰、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等戰役中浴火重生,如今處於和平盛世被重新賦予任務,拉開戰役史蹟軸線,在觀光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間,傳遞著戰地堅忍不拔的精神禮讚。
漫步在金城莒光路,一路往「金門鎮總兵署」前進,首先會經過金門的一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貞節牌坊佇立古意十足的街道,此地正是當地的熱鬧市集,我們未時到訪,也許正是午休時刻,與上午市場的人聲鼎沸喧囂相比,此時的金城鎮市區異常安靜,放慢腳步在巷弄間隨意穿梭參觀,貞節牌坊上的「聖旨」與斗大的「孝節旌欽」,與老街簡潔古樸、寧靜風貌,給人一種置身古代的時空錯覺。
邱良功之母節孝坊 旌表婦德
金門的一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巍峨矗立於熱鬧的金城鎮老街,是到金門觀光必遊景點。節孝坊建於清朝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年),旌表金門後浦人任浙江總督邱良功的寡母許氏堅貞守節28年,教子成為國家棟樑的感人事蹟。
古訓,女子有四德,婦德正身立本、婦言語辭得體有修養、婦容端莊穩重、婦功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清代時期,官方實施旌表措施,地方官員考核婦女德行,分為貞、孝、節、烈四種名目,有賜匾、給銀建坊及入祀節孝祠三種方式,相異於匾額懸掛在大堂正廳,牌坊與節孝祠則立於熱鬧的大街或受旌表者家宅門前,藉以褒揚教化人心。
「邱良功母節孝坊」用上等石材砌成,結構形式採四柱三間三層,柱子前後有四隻石獅鎮守,雕工精細,是清朝最雄偉的石牌坊格局,素有「臺閩第一坊」美譽。牌坊最上層的石樑安放「聖旨」石匾,中層橫刻「親旌節孝」四個大字,下層則刻有其夫振威將軍邱志仁及其子邱良功的功蹟。
歷史記載,邱良功驍勇善戰,對國家立下許多汗馬功勞,不但剿滅了當時縱橫一時的大海盜蔡牽,平定了東南海盜之亂。其母許氏夫人卒於嘉慶二年,於嘉慶十四年,邱良功擔任浙江水路提督時,他奏請朝廷旌表,誥贈一品太夫人,建坊表彰守節撫孤教子成為國家棟樑之功。
如今走過歷史這一頁,試想在當時重男輕女的年代,受旌表節孝祠或建牌坊並廣昭週知,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其背後肯定埋藏著許多血淚故事!但諷刺的是,這些受表彰的婦道,通常不具其名,僅記載著某某人之妻某氏,或者某某人之母某氏,諸如此類,邱良功之母節孝坊即是一例。
清代金門鎮總兵署 彰顯官衙威儀
有些人你從來沒見過,卻好像認識了很久,有些地方雖然是第一次來,卻好像非常熟悉,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興許是緣分吧,來到「金門鎮總兵署」就是這種感覺。
清金門鎮總兵署也是金門經典的觀光景點,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此地原為明代萬曆辛丑年(西元1601)文魁許獬的故宅「叢青軒」改建而成;清朝康熙年間,首任總兵陳龍改建為總兵署。
踏入歷經三百多年歲月的總兵衙署,有如舊地重遊一般.四進式兩廊式閩南四合院場景,完整保留了內署、內宅和廂房等區域,大堂、貯糧庫、官廳和案牘祠,皆以栩栩如生的臘像重現昔日景象,審理案件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
兩邊長廊分列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房,廂房的廊道掛了一整排大大的紅色燈籠,古色古香中又增添神祕氣息,不論建築物或是在歷史文化上的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雖然已經不是衙門了,卻仍存有官衙的那股凜然嚴肅之氣,如今以史料展示館型態展現其新風貌,在二十一世紀詮釋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脈絡,重現清代金門總兵官署威儀。@*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