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觀察】辯論主持出爐 川普遇老對頭

人氣 4909

【大紀元2020年09月04日訊】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2020美國總統大選觀察》節目,我是Iris,陶明。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除了能讓數百萬美國人徹夜不眠,定睛守候的最終開票夜之外,最有看頭的,莫過於兩位候選人在9、10月接連展開的總統辯論。彼時的刀光劍影,唇槍舌戰,不僅是針尖對麥芒的最終PK,也是兩位候選人面向搖擺不定的選民的最後亮劍。

而在今年的三場大選辯論中,最懸而未決的關鍵人選,也終於在昨日出爐:9月2日,美國總統辯論委員會(Commission on Presidential Debates)公布了三場總統辯論,以及一場副總統辯論的主持人。

這幾位「moderators」,不僅是這幾場全國最熱盛事的主持,更要負責在兩位激烈交鋒的辯手之間斡旋與調停,最重要的是,這些在媒體界響當當的人物,將全權決定辯論時要拋出的選題。換言之,辯論究竟辯什麼、怎麼辯、誰什麼時候開始發言、又或被喊停,整場辯論的節奏乃至內容,都在這些主持人的股掌之上。

那麼,這些人究竟是誰,與兩位辯手之間,又有什麼恩怨瓜葛呢?與此同時,我們也講講三場辯論的具體形式和精采看點。最後,還有關於總統辯論的一枚「歷史小彩蛋」。

辯論主持以「犀利」出名 曾與川普多次交手

首先,第一場總統辯論將於9月29日(週二)晚9點到10點半,在克里夫蘭(Clevelan)的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舉行,主持人將會是《福克斯週日新聞》的主播,Chris Wallace,華勒斯。他與川普總統的種種淵源過節,我們稍後會詳談。緊接著的,是第一場副總統辯論,將在10月7日,在鹽湖城的猶他大學舉辦,主持人將會是《今日美國》USA Today的華盛頓分社社長蘇珊·佩奇(Susan Page)。

第二和第三場總統辯論,將分別在10月15日和10月22日接連舉辦。主持人分別是C-SPAN的政治編輯斯庫利(Steve Scully),以及NBC的駐白宮記者,也是該台「Today Weekend 今日週末」節目的主播威爾克(Kristen Welker)。

新鮮出爐的主持人名單中,最抓人眼球的,是首場辯論的主持人華勒斯。將負責打響辯論第一戰的他,究竟是何許人也,又是如何以他和川普的交鋒而打響名號的呢?

第一場辯論節拍十分緊湊。它將會被分成6段,每段15分鐘,總共一個半小時,中間不插播任何廣告。而6段中的每一段,會由一個特定的問題開頭,然後川普和拜登將分別有兩分鐘,也就是120秒去回答。而這些話題的挑選,都將出自於主持人華勒斯(Chris Wallace)之手,並且將會在辯論的前一週公之於眾。

華勒斯從2003年至今,一直在Fox News工作,是福克斯新聞的老人。在2016年,他躍身成為了第一位出身於福克斯的的總統辯論主持人。雖然是個註冊的民主黨人,但是華勒斯在4年前針對希拉里時可謂是毫不留情,直問關於「電郵門」和她的丈夫克林頓醜聞的尖銳問題。華勒斯對當時的川普也沒有客氣,質問川普關於他不願接受選舉結果的態度。而也正因他犀利的主持風格,以及對兩方都沒有手軟的作派,華勒斯當年作為主持人贏得了不少讚譽。

而在今年,即將重操舊業,再掌辯論台的華勒斯,還與四年前就交過手的川普總統又添了一筆「新帳」。上個月,華勒斯當著川普的面,說川普引以為豪的「認知測試」好成績,其實不足為道,因為測試本身就簡單極了。這讓採訪一度陷入尷尬。4月時,川普還直接發推砲轟華勒斯,說他跟他的父親,也就是CBS的老牌主持麥克·華勒斯(Mike Wallace)相比,簡直差遠了,還說他比NBC和CBS的「假新聞」的主持人還要更加糟糕。

這番新仇加舊恨,也讓華勒斯再次當選辯論主持人的消息引發了川普競選團隊的不滿。川普競選團隊的發言人表示,這些個新出爐的主持人,沒有一個是他們推薦的,甚至「有些人明顯是川普的反對者,這意味著拜登實際上大部分時間都有一位隊友在台上,幫他為他極端左派的理論找藉口。」

而拜登的競選團隊則發聲明表示,拜登沒有任何「滑稽的古怪動作」(farcical antics),而是「期待著委員會安排的辯論,無論這些被獨立選出來的主持人身分是誰」。華勒斯雖有著辯台主持老手的光環圍繞,但也面臨著來自川普一方的非議,身處輿論漩渦的他,為第一場辯論又添了幾分精采和看點。這位第一場論戰的「敲鑼者」,究竟會和兩位候選人擦出什麼火花,相信在9月29日就會見分曉。

電視直播亮點多 「形象」是重要加分項

講了如此多辯論的細節,我們來談談,究竟為什麼總統辯論,是「一局定終身」的決勝關鍵呢?先決因素,當然是龐大的觀眾。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顯示,從觀眾份額來看,辯論收視率近年來有所下降,但仍有數百萬選民定期收看辯論。比如,川普和希拉里之間的首場辯論,在2016年取得了重大的平局,據報導,觀看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8400萬,創造了美國國內的收視奇蹟。

除此之外,研究還顯示,辯論中候選人的表現,是幫助選民選擇自己喜歡的候選人的重要因素。那麼,在分秒必爭的辯論台上,究竟什麼能最終打動大眾選民?

我們來溫故而知新,看看歷史。根據美國辯論委員會統計,美國競選辯論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8年,當時共和黨候選人林肯(Abraham Lincoln)與民主黨候選人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為了參選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先後舉行了7場有關奴隸制和美國聯邦的辯論。而真正讓美國人見證總統辯論的影響力的,是那場發生在1960年的著名辯論——民主黨候選人肯尼迪(John F. Kennedy)對陣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Richard Nixon)。

那次,電視媒體第一次介入總統競選辯論,讓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辯論影像,得以流傳後世。這不僅為即將登場的川普和拜登提供了歷史借鑑,同時也為5000萬美國觀眾,打下了比較兩位候選人優劣的參考坐標。

在一部分選民的眼中,比候選人所宣揚的「內容」吸分更多的,是他的「形象」。1960年首次總統競選電視辯論時,尼克松剛動過膝蓋手術,臉色蒼白,身體消瘦;肯尼迪則英俊瀟灑,活力四射。上台前肯尼迪的助手幫他「潤了潤色」;尼克松則隨便抹了點男用粉底霜,結果在鏡頭前,反而顯得臉色更加蒼白了。

由於當時是第一次電視直播辯論,候選人的談吐和形象,前所未有的獲得了全民關注。原本兩人的支持率旗鼓相當,但那場辯論之後尼克松便一落千丈。最後的民調證實,有400萬選民是看了電視辯論才決定投票的,其中的300萬人倒向了肯尼迪。

而大選辯論中的反面例子,有2000年競選中,戈爾在與小布什進行第一場辯論的時候,大聲嘆氣;在1992年,老布什在一次辯論中,電視攝像機捕捉到他在不停地看錶,顯得坐立難安,像是希望儘快從這場煎熬中解脫,同樣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對他起了疑慮。

所以,決定一場總統辯論輸贏的,有時可能僅僅是一次幽默、一句口號、一個眼神、一種感覺,而未必是一套邏輯嚴謹、教科書般的政治宏論。可謂應了那句話:「細節決定成敗。」對於那些至今沒有打定主意的選民而言,的確有時可能僅僅根據候選人的某一個細節就做出決定。也怪不得川普總統總是開玩笑,說他一頭金髮必須時刻「保持完美」,形象絕不能打折扣。

聽起來固然雖然有趣,但在萬眾矚目的電視辯論上,誰能說「英俊」不是張成功的王牌呢?屆時辯論場上的誰勝誰負,我們幾週後,一同見分曉。

觀看辯論小貼士:屆時新唐人電視台與大紀元將全程直播三場總統辯論,附有同聲傳譯。原汁原味的精采對決,還請大家不要錯過喔!

總統辯論:9/29(週二)、10/15(週四)、10/22(週四)

副總統辯論:10/7(週三)

責任編輯:張憲義#

相關新聞
【大選觀察】共和黨大會 非裔和古巴裔挺川普
【大選觀察】解讀最新民調 川普勝算幾何?
【大選觀察】15次講中國 川普提名演講解讀
【時事縱橫】內蒙數萬人抗議 美解密對台六保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