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8月07日訊】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以《緊急法》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究竟是否如她所說並無政治考慮,只有她心知肚明,但她用了九千字去解釋,未免是藉口多於理據,則是路人可見。
記者會上,林鄭煞有介事,個人獨唱疫情嚴重,還有大爆發的可能,必須押後選舉,唯獨未見傳染病專家學者撐場響應,事後亦不公開支持。疫情第三次爆發,可以完全歸咎於當局疏忽職守,任由一大批豁免檢疫的入境者在香港自由行,結果鑄成大錯,因此認定疫情嚴峻,以示今次加倍努力端正錯誤,填補防疫漏洞,是應有之舉。不過,疫情是否嚴重到要押後選舉,林鄭從未諮詢四位政府專家顧問的意見,詳細推敲疫情的走勢,便貿然斷定短期內無法收拾,是論證粗疏的決定。
不錯,她在記者會引述專家意見,指今次不少確診個案來歷不明,個案追查亦欠深入,但這些都是眼前的問題,卻不代表未來的趨勢,因為前景如何,取決於對策是否有效。政府既向專家請教即時對策,何以不求教他們對加強政策的效果有何評估,並讓他們研判一下,什麼情況和措施下可如期舉行,什麼情況下要延期,又在什麼情況下該取消?既然延期選舉是眼下公共衛生所必須,何以沒有公眾信賴的衛生專家支持?
林鄭唯一正確是選中宣布押後選舉一年的日子。當天正是確診數目達至頂峰(149宗)的翌日,但那天開始,隨著抗疫措施雷厲風行下,每天確診數字漸減(本週一至今介乎八十至九十五宗/下降大約四成)。當然,下降走勢能否持續,還需要多觀察幾天,不能急下判斷,但急下判斷是政府,他們不先觀察加強政策的效用便妄下結論,不是別有所圖,就是變相宣判自己的措施短期內不會奏效。疫情以來,林鄭政府不時誇讚抗疫政策「張弛有度」,應變有方,因此即使經常落後於形勢,凡事慢三拍,一而再令疫情大規模蔓延,但只要改變政策,總可後來居上,化險為夷。何獨今次信心全失?
其實林鄭只須問問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便知道疫情正開始緩減。根據該學院高本恩(Benjamin J. Cowling)教授的分析,病毒即時繁殖率,由六月底一人可以傳染約四人,至七月第三個星期,已下跌至一人左右。他估計社交距離措施持續下去,疫情有望於七月底見頂,至八月尾即選舉前一星期,更有望完結。倘若認為需要補回競選宣傳的時間,押後二至四週便已經足夠,何須小事化大,再等一年?
表面看,選舉事務委員會主席馮驊也支持延期,因為他認為票站做不到一點五米的社交距離規定,同時數千名家居檢疫人士將無法投票。不過,馮驊的意思不外是指現有措施下,即六百一十五個票站、一天十五個小時投票加上數千人家居檢疫,當然無法做足安全措施,但不代表沒有其它變通辦法,如押後三星期、加設票站、增加投票日子和時數、集中檢疫方便隔離者投票等等。相對於延後一年,還要搞個違反《基本法》的臨時立法會出來,交由特區政府和北京圈定人選,上述的四項改動,可謂小巫見大巫,而且方法恰如其分,兼顧了公共衛生和政治權利。
公平公正的選舉,首先是定期的選舉。即使本港立法會選舉不能產生政府,也礙於功能組別選舉而不能讓民意在立法會全面伸張,但市民總可通過定期選舉表達民心最新動向,挑選代議士反映當前民意。一年來的逆權運動,風雲激蕩,民心所向跟四年前大異其趣,民主派不同板塊以至其它政治派別所得民望,相信亦出現不少變動,是時候按巿民的選擇重新分配議席,才符合最大的公共利益,才算公平公正的選舉。
反觀林鄭只念及長者和居留大陸港人因疫情不便投票,便指選舉不公平,根本就不成問題。馮驊至今沒有表態,相信也不會認同,因為選委會可提供方便,讓長者優先排隊投票,但總不能限定有多少長者參與才能舉行選舉,而一年有超過半年居留大陸的香港人,跟其他長居海外的香港人一樣,同屬於外部勢力的一種,根本違反現行選民資格。
更甚者,政府見選情不利,但又未能趕及改變遊戲規則從而翻盤,便宣布押後一年,其實是宣布政府「唔輸得」,更不惜一切辦法扭轉敗局。也就是說,只有選舉必定贏,這個執政集團才容許選舉進行,但如此選舉又有何誠信可言,又是哪門子的公義呢?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文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