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8月06日訊】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藥理系教授曾憲榮(Hsian‐Rong Tseng)和肝癌中心主任Vatche Agopian,以及西達賽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外科和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Sungyong You共同率領的研究團隊,近期獲得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獎助的為期五年的兩筆研究經費,總計577萬美元,未來將致力於開發兩項無創奈米檢驗技術,分別用於肝癌早期診斷以及肝移植病人篩選。
來自臺灣的曾憲榮表示,上週獲得的297萬美元研究獎助,將投入開發血液檢驗技術「EV Click Chips」。該技術能夠快速有效地從血漿中提取肝癌細胞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進而分析囊泡中的肝癌分子標記;只需一毫升的血液,這種新型檢驗技術就能在數小時內,靈敏地檢測出早期肝癌,且有利於高危險肝硬化患者,能更頻繁地接受檢測,以輔助現行的肝臟超音波,以及甲型胎兒蛋白肝癌篩檢方法。
Agopian說,每年全世界增加超過42,000個肝癌病例,與1980年相較,發生率大約增加了兩倍。以死亡率而言,依據美國癌症協會的估計,每年有30,000人死於肝癌,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大致是呈現上升趨勢。不幸的是,大多數患者被確診時,已非早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UCLA與西達賽奈聯合研究團隊,將提供優越的轉譯醫學環境,發展並驗證這項肝癌外囊泡的奈米檢驗技術,以有效、精準的診斷早期肝癌。
今年4月份獲得的280萬美元獎助,曾憲榮說,這將用於篩選出最適合接受肝移植治療的肝癌患者,使有限的器官捐贈,發揮最大的治療效果。有別於前一項技術,這項技術將提取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分析其中的肝癌蛋白及基因標記,據此預測肝移植後的肝癌復發機率。過去十五年,曾憲榮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研究院的連續獎助下,已經發展出一系列的奈米魔鬼氈晶片(NanoVelcro Chip),用於偵測及提取血液中的循環腫瘤細胞。這項技術去年榮獲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三大「Success Stories」。
Agopian進一步指出,目前臨床上使用「米蘭標準(Milan criteria)」作為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的準則,然而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高達20%的患者仍會復發,導致有限的肝臟器官捐贈,無法發揮最大的醫療價值。其次,有機會因肝移植而治癒的肝癌患者,可能因為不符合米蘭標準,而喪失寶貴的治癒機會。因此,曾教授團隊的檢驗技術,將提供更好的方法,輔助現行的臨床標準,精準地篩選接受肝移植的病人。
曾憲榮深具信心地表示,這項獲得577萬美元的研究計畫,整合了來自洛杉磯兩個頂尖醫學研究機構,包括UCLA與西達賽奈醫學中心,凝聚了各項領域,二十多位研究人員的專長,橫跨肝臟科、腫瘤科、病理科、生物資訊、生物統計、奈米材料及半導體晶片。五年之後,希望這兩項無創奈米檢驗技術,對於肝癌診斷與治療,能有長足深遠的影響,造福肝癌病人。◇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