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8月02日訊】在江蘇省南京市的航空烈士公墓裡,有一組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上面刻著4296個中外捐軀者的名字,其中2601位是美國人。
二戰期間,美國向中國提供了多方面援助,包括貸款、租借物資、空軍戰鬥隊和運輸隊、機械設備及技術人員等,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
當年,被譽為「飛虎隊」的「美國志願航空隊」的軍服上縫有一條「血符」,上面寫著:「來華援助洋人 軍民一體救援」。此身分標記是為了幫助飛行員在被敵人擊落後,可以得到當地民眾的救護。
1997年,中國探險家嚴江征帶隊找到了一架失事的美國援華運輸機殘骸。他後來受訪時向曾赴中國參戰的美國老兵表達敬意:「我們這些戰後出生的人,對這些老人真的無以為報。我們今天享受的和平裡面有他們的一份辛勞和貢獻。」
美國援華空軍的戰績與付出
從1941年8月1日「美國志願航空隊」總部在昆明成立,到1945年8月戰爭結束,美國援華空軍經歷了幾次改編,主要任務包括:保護駝峰空運的東面及南面航線,包括空運線終點站的昆明地區;攻擊與破壞在中國地區活動的日本飛機及沿海的日本船艦;支持中國的地面部隊。
1942年5月,日軍占領緬甸後,滇緬公路被切斷,中國失去了唯一的陸路聯外交通線。於是,中美空軍共同開闢了「駝峰航線」,從印度向昆明空運戰略物資。此航線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飛機只能緊貼山峰飛行,飛行軌跡隨山勢高低起伏,狀似駝峰,英文為「The Hump」。這是史上首條全天候的長期軍事空中補給線,也是世界航空史和軍事史上最艱險的一條運輸線。
一份美國空軍紀要寫道,「這條航程五個小時、700英里(合 1,127公里)長的航線被飛行員視為自殺航線,充滿了變化無常的風向、季風、不可預知的湍流和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形」。此外,運輸機還可能受到日本軍機的攻擊,更增添了飛行的危險。有些機組成員一天需要往返三次,疲勞不堪。
2005年9月15日,時任美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新聞文化參贊裴孝賢(Donald Bishop)發表文章《二戰時期的美國和中國:作戰紀要》,其中簡述了美國援華空軍在不同階段的戰果和付出,以下為幾段摘錄:
「從1941年12月18日到1942年7月4日,志願援華航空隊擊毀了298架日機,日軍損失了大約1,500名受過訓練的飛行員、機槍手、投彈手和導航員。」
「從1942年7月美國空軍駐華特遣隊編隊到1945年5月底,美軍飛機擊毀了2,135架日本飛機,另有773架可能被擊毀。空戰中,擊落損失比是十比一。日本商船損失估計為200多萬噸。」
「駝峰飛行員總共運輸了777,000 噸物資支援中國的抗戰,有509架飛機墜毀、81架失蹤。僅1944年1月一個月裡,每運輸 1,000噸物資到達中國就有三人死亡。人員方面共有 1,314名機組人員死亡,345人失蹤。」
羅伯特·莫尼中尉紀念碑
羅伯特·亨利·莫尼中尉(Robert Henry Mooney)來自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1942年加入陳納德將軍的援華航空隊,被派駐守雲南省祥雲縣的雲南驛機場。這個機場是中方重要的空運中途站,也是日軍襲擊的一大目標。
1942年12月26日,日軍多架戰鬥機和轟炸機對雲南驛機場發動空襲,莫尼中尉駕機迎戰,撞落了一架敵機後,他的飛機也受傷冒煙,開始急速地下墜。莫尼此時若跳傘逃生,飛機就會墜入縣城,傷及平民。莫尼控制著飛機向郊區飛去,在離地面很近時才彈射出艙,降落傘還沒有完全打開,他便摔落在田野裡,昏迷中又被大風拖行了幾百米。當地民眾和戰友用木板把他抬到診所,縣城名醫董齊元竭盡全力救治,但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莫尼長眠在祥雲縣,年僅22歲。
有感於莫尼中尉捨己救人的偉大精神,董齊元醫生與知名人士發起為其樹碑的倡議,社會各界踴躍捐資,於1943年7月13日建起了一個高3米的紀念標。碑的正面題寫:「羅伯特•莫尼紀念碑」,左邊書有「祥雲民眾建」,右方是立碑日期。這是二次大戰中為美國軍人個人所立的唯一一座紀念碑。
1947年,莫尼中尉的父親收到了董齊元醫生的來信,信中講述了莫尼最後一戰的情況,以及祥雲民眾立碑及舉行悼念的肅穆場景。據信中所述,在悼念日,立碑民眾、縣城中學的師生、駐雲南驛機場的中美空軍官兵及當地政府官員都在紀念碑前肅立。
信中寫道:「參加(悼念)的幾千人,有的悄悄嘆息,有的暗暗地流淚,都在懷念著他(莫尼)給予祥雲的幸福,及他那高尚的人格。」「他並沒有死亡。他偉大的精神,自他肉體死亡時已撒播於每個人的心裡,並且隨著時日的增加而萌芽成長。學習他愛人類而犧牲的精神,才是最有價值的紀念他的方法。」
1991年10月31日,莫尼中尉的妹妹伊娜•麗•代維絲女士到訪祥雲縣,走過了哥哥生前守護的土地,在文化館看到了文革時遭損毀後存留的紀念碑標杆部分,她還與董齊元醫生的長子董錫林會面。代維絲事後記敘說,在當天晚宴上,賓主舉杯共慶,「為我們兩國及世界永久的和平友誼而乾杯。」
1992年10月29日,祥雲縣政府重新建立了「美空軍莫尼中尉紀念碑」。
尋找C—53
駝峰飛行員吉姆·福克斯(Jim Fox)出生於德克薩斯州達爾哈特,是家中獨子,父親經營一家五金店。他前往中國參戰的前一天,曾與女友一同凝望黃昏,表示希望早日歸來繼承父業。
1943年3月11日,福克斯與來自香港的副駕駛譚宣、廣州報務員王國梁駕駛中國航空公司53號運輸機,從雲南昆明巫家壩機場起飛前往印度汀江,飛機不幸墜毀在雲南高黎貢山的叢林裡。由於墜機地點當時屬於日軍占領區域,地面搜索無法實現。
福克斯的母親接到陣亡通知書後,仍抱有希望,她寫信請吉姆的戰友幫助尋找兒子的下落。1944年,幾名駝峰飛行員組成營救隊,他們在高黎貢山的密林中走了9天9夜,最後因為斷糧和熱帶病而被迫放棄。其實,他們已到了距離C-53墜機地點不到一英里的地方。
參加那次搜索的一位機長名叫弗萊徹·漢克斯(Fletcher Hanks),與吉姆並不相識。1945年戰事結束,漢克斯完成了347次駝峰航線的飛行,回到馬里蘭州的家鄉。臨行前,他誓言要重回中國,找到那架飛機。為此,漢克斯堅持體能訓練,只為有朝一日能再次上路。
吉姆·福克斯的父親和母親分別在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去世,家族的血脈在那座小城中斷了。
1996年,緬甸獵人在片馬以南高黎貢山主山脊附近的密林中發現了一架飛機殘骸,中方邊防武警部隊接到消息後到現場勘定確認。1997年初,美方根據中方提供的資料分析後認定,這架飛機正是福克斯機組駕駛失事的C—53,
1997年6月,為了尋找C—53,時任中國探險協會主席嚴江征成立了97駝峰探險考察隊,80高齡的漢克斯先生重返昆明,加入了新的探險。他們一行22人,從中國境內開闢出一條穿越原始森林的通道,歷經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和絕望,終於來到了巨大的運輸機面前。
當時,漢克斯跪倒在地,俯身親吻著已經折斷的機翼,並獻上了就地采來的高山杜鵑。然後,他打開了全隊保存的最後一聽可口可樂,把飲料澆在飛機右側的發動機上。中國隊員還以白酒和香菸祭奠,並向54年前犧牲的三位飛行員對空鳴槍致敬。
嚴江征後來製作了紀錄片《重返駝峰》,感動了許多觀眾。在影片結尾,漢克斯說:「我要找到這架飛機,是因為機上遇難的中美兩國飛行員是兩國共同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見證。」
今天,C—53墜機殘骸保存在雲南省怒江州的怒江駝峰航線紀念館。
結語
70多年前,大批美國軍人用生命和鮮血保衛了中國的天空和領土;中國民眾向「飛虎」英雄提供了救護等多種形式的支持。
這些年來,美國援華空軍的事蹟經常見諸中共官媒報導,四川、雲南、湖南等地都修建了援華美軍紀念館;大陸官方和民間也舉辦了許多紀念和聯誼活動。
2015年9月2日,在北京人大會堂,習近平向92歲的駝峰飛行員傑·溫雅德親手頒發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
2015年10月22日,新華網報導,「二戰援華美軍骸骨移交儀式」在四川建川博物館舉行。時任中共外交部美大司參贊井泉發言稱:「美國人民的無私援助與深情厚誼中國人民不會忘記」。
儘管美國對華提供了巨大援助,儘管中共官方也時常對此高調渲染,但是,另一方面,中共為了其統治的需要,從未停止對民眾進行反美仇恨宣傳,且習慣性地詆毀美國為「反華勢力」。今天,中美關係由於中共隱瞞疫情、大範圍地侵害人權、長期竊取美國科技機密、貿易戰等事件而急速惡化之際,我們需要正視歷史。任何由共產意識形態所引發的敵對情緒都是對兩國人民友誼的褻瀆。
參考資料:
伊娜•麗•代維絲、董藩:《莫尼中尉妹妹祥雲行》,網絡文摘。
裴孝賢(Donald M.Bishop):《二戰期間的美國和中國:作戰紀要》,美國駐華大使館和領事館官網,2005年9月15日。
吳菲:《我們為何搜尋「飛虎隊」美機殘骸-訪探險家嚴江征》,《北京青年報》,2001年8月31日。
從林:《尋找C—53》,《人民政協報》,2007年1月11日。
《環球飛行》:《飛虎隊——莫尼中尉的故事》,新浪網,2004年4月2日。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