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川普簽香港問責法 閆麗夢再受訪

人氣 4223

【大紀元2020年07月15日訊】大家好,我是唐浩,今天都好嗎?

首先要跟大家說聲抱歉,因為我們節目的寫稿與研究工作,只有我一個人在做,有時候會因為寫稿很忙,結果就分身乏術、跟不上同時間發生的最新事件,這一點還煩請大家見諒,我也會想辦法改善。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聊幾個話題:

話題一:時事要聞短評
話題二:美強硬否決中共南海主權 透露五大趨勢
話題三:香港初選遭北京恐嚇 川普簽《香港問責法》回應

先來看第一個話題。

話題一:時事要聞短評

首先帶您看華南洪水消息,華南洪水持續對長江中下游地區帶來嚴重災情,也重創各地的商業經濟,許多商家損失慘重。

受災店家:「這裡兩個店面都是我的,這裡店面全部是清零了,還有那邊一個大店,那邊大店的實際損失近兩千萬啊!」

「今年這些貨賠人家好幾十萬,人家存的喜糖,過年(因為疫情)沒有辦,酒菸全部都是拿出去、退回來,都沒有辦,就存放在我這裡。下半年人家來拿,賠人家幾十萬的貨,我都清零了,要上哪裡去給人家賠啊。」

受災店家:「摩托車、三輪車、電瓶車全淹了,五個倉庫,全部在下游,全部浸水,都淹沒到頂上。」

「這一次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辦了,一夜之間就付之東流,什麼都沒有了。」

然而,儘管民生經濟受創嚴重,中共黨媒卻不但沒有報導民間災情與心聲,反而一再宣稱災情輕微,一切都是中共的功勞。

黨媒主播:「面對這一場預計有史以來最大的洪水,我們再也不會用人命去守堤了。相反還能在江邊遊玩觀景,這是因為,中國水利,大國重器,我們做到了,而且還會做得更好。壯哉大中華。」

好,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共對於災難新聞的一項重要處理手法,就是「報喜不報憂」,還有「喪事喜辦」,也就是把壞事說成好事。

黨媒不去報導那些會讓黨難堪的災情實況,反而不斷強調,是因為黨的建設有功、防災有功,所以才能讓損失減少到現在這樣。這種對中共歌功頌德式的報導手法,或許會讓海外的朋友們感到不可思議,我們再找機會跟大家深入聊聊。

閆麗夢再受訪

再來看到,逃亡到美國、公開揭露中共掩蓋疫情的中國病毒學家閆麗夢,7月13日再次接受福克斯新聞的連線專訪,不過這次閻麗夢並沒有透露太多的新證據或新內幕。

閆麗夢說,她已經把掌握到的所有證據提供給美國政府,目前正在等美方查證核實,之後她會再進一步說出更多內情。

閆麗夢透露,早在去年12月,北京當局就已經知道四十多起肺炎病例,同時也知道病毒是會「人傳人」,但卻一直掩蓋不說。

她也強調,她與美方都在追查疫情的真憑實據,「我希望美國人民都能明白實際情況有多麼可怕,這不是大家過去看到的那樣,這完全是不同的一回事。」

好,從閆麗夢的訪談裡可以看出幾個重點:

第一,就像我們上次說的,閆麗夢手中應該握有相當實錘的證據,或者說對中共很要命的證據,所以才能受到美方的認可與保護,也幫助美方查證、釐清整起疫情的來龍去脈。

第二,閆麗夢在這兩次訪談裡,多次提到她知道中共「如何對待吹哨者」,讓人不難想見,這批逃往海外的病毒專家很可能帶出不少重要機密,從而讓中共深感憂慮,甚至不惜派人狙擊暗殺。

不過,一旦中共的反應越神祕、越隱晦,往往會反過來驗證這些證人的說法可能越真實、越有力。

第三,過去這兩天,美方在南海與香港議題上,對中共展現極其強硬的姿態與嚴厲的措辭,甚至公開駁斥中共聲稱對南海大部分資源握有主權,說這是「霸凌行徑」與「非法行為」。

美方過去在南海問題上,並沒有過如此強硬的鷹派論調。現在美方如此強硬、氣勢凌人,是否也在向北京暗示著,美方已經掌握到越來越多的疫情真相,有信心讓中共百口莫辯、無法狡辯?接下來,這將是我們的觀察重點。

話題二:美強硬否決中共南海主權 透露五大趨勢

南海,不僅是美中雙方軍事熱戰的潛在戰場,這兩天也成為雙方外交戰的攻防重點。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13日公開發表強硬聲明,批評中共對南海區域的主權聲索已經過度,許多國際公認的領海以外的主權聲索,都是非法的。

蓬佩奧的聲明說,「我們明確表示,北京對南中國海大多數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是完全不合法的,北京為了控制這些資源而展開的霸凌活動也是完全不合法的。」

美方也反對中共對南海的「九段線」主權。什麼是「九段線」?就是中共主張用九段線畫出南海的大部分區域,都歸中共的主權海域。

事實上,中華民國初年,也曾經提出「十一段線」主張,畫出中國對南海的主權範圍。而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等國也都有各自主張的主權海域。

蓬佩奧舉例說,馬來西亞和北京都聲稱對曾母暗沙擁有主權,但是曾母暗沙距離馬來西亞只有50海里,距離中國海岸卻遠達1000海里。而且曾母暗沙是水底下的島礁,根據國際法規定,任何國家都不能對水下島礁宣稱擁有主權。

因此他強調,「曾母暗沙現在不是也從來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北京也不能對它宣稱任何合法的海洋權利主張。」

蓬佩奧還批評中共,「北京使用恐嚇手段,損害南中國海的東南亞沿海國家的主權,霸凌他們,剝奪他們的離岸資源,單方面宣布統治,以「強權即公理」取代國際法。」

他強調,北京對黃岩島、南沙群島、美濟礁以及其它多個區域的資源開發與權利主張,都是不合法,而且「世界不允許北京將南中國海視為其海上帝國。」,拒絕任何國家在南海推動「強權即公理」的做法。

蓬佩奧的強硬發言,改變了過去美方在南海問題上,不明確表態支持特定國家的立場,同時也是美方首次公開用「非法」、「霸凌」、「前所未見的威脅」、「絕不允許北京」等等嚴厲詞彙,在南海問題上批評中共。

史達偉:中共獨占掠奪資源 威脅舉措 都是流氓手段

美國的強硬還沒結束,隔天14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一場論壇上公開表示,美方不排除會針對南海問題制裁北京。

史達偉還強調,中共在南海對資源的獨佔掠奪、對其它國家的威脅舉措,都是流氓手段。

他舉例說,中共在南海建造人工島,擴大部署軍力與海上民兵,用來侵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經濟海域,也讓其它國家的能源公司在南海運作的風險大增,迫使他們知難而退。

然後,中共再逼迫周邊國家必須與中共的國有企業合作,才能「共同開發南海」。

史達偉也舉例,中共與東盟國家正在協商「南海行為準則」,但是多年來中共要求這些國家不得對外透露協商過程,而且強迫這些國家接受有損他們國家利益的提案。

而且中共還會限制東盟國家可以跟誰共同舉辦軍演,或者共同開發石油天然氣,還會施壓他們要跟誰切斷外交關係。史達偉強調,「這些是霸凌者才會有的要求,而非友善的鄰居」。

好,南海問題向來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國際難題,因為許多國家的領海主權都涉入其中,包括中共、中華民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都主張擁有主權與領海。

過去中共聲稱歡迎南海各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前提卻是要「主權在我(中共)」,所以沒有被各國接受,中共與南海各國也衝突不斷。後來菲律賓向聯合國海洋法法庭提出仲裁案。

美國支持南海仲裁案

2016年7月12日,位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宣布,中共聲稱擁有南海主權的歷史證據以及所謂的「九段線」地圖,並沒有法律依據,還認定中共的人工島工程、開採石油、騷擾漁民等等,已經侵犯菲律賓的主權。

然而,中共對這些仲裁案的結果,拒絕承認,也拒絕接受,也從而導致南海爭端不斷,東盟十國也在6月27日,罕見發表聯合聲明,以「不點名」的方式暗批中共,要求北京必須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而美方也在南海仲裁案宣判四年後,強硬聲援東盟國家,批評中共的權利主張以及許多舉措都不合法。

面對美方強硬聲援東盟國家,中共外交部也做出回應,批評美方違反「在南海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承諾,還說要「敦促美方停止在南海問題上製造事端,不要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有趣的是,中方的回應跟美方的強硬聲明相比,不僅相對「偏軟」許多,就連跟《解放軍報》12日宣稱的要「做好打仗準備」相比,也是放軟不少。

好,看到這裡,目前我們大約可以看出幾個重點趨勢:

趨勢一:美國扭轉南海政策 強硬抗共

川普政府不但徹底扭轉了美國40年來對中共的綏靖政策,也就是姑息政策,現在也徹底改變了美方長年來的南海政策,明確表態聲援東盟國家,抵抗中共的「銳實力」入侵。

趨勢二:美方堅守第一島鏈防線 備戰防共

中共近期來在南海與西太平洋區域的軍事動作頻頻,對南海大幅實施軍事擴張,對東南亞、澳洲、新西蘭以及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因此,川普政府決定調整全球軍事戰略,在南海與西太平洋地區布下重兵,協助台灣、日本、東盟國家增強國防力量,堅守「第一島鏈」防線,防堵中共的紅色擴張。

趨勢三:東盟國家向美國靠攏 疏遠中共

東盟國家幾乎都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實力與軍力較弱,過去儘量避免與中共發生衝突。

但過去兩年來,隨著貿易戰、疫情等因素,中國經濟實力持續衰退,大量企業移往東盟國家進行生產,明顯提升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經濟實力,也促使這些國家更有意願開發南海領海的資源,也因此不得不對抗中共的外交霸凌。

因此,美方也通過印太區戰略,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經濟與軍事合作,接下來,或許可能組建起一個「東南亞反共聯盟」,讓中共更加孤立。

趨勢四:美方多點進攻 極限施壓 圍擊中共

美方目前對中共採取「多點進攻」的混合戰,戰線涵蓋了南海、疫情、貿易戰、科技戰、華為5G、香港、台灣、新疆等等領域,甚至美國大選也可以看到川普政府與中共勢力之間的角力過招。

美方近期對中共高頻度的多點進攻,顯然是對中共實施新一輪「極限施壓」,對中共進行全方位的圍擊行動,藉此反擊中共近期在國際上的狂妄霸暴、攻擊美國以及打壓人權。

趨勢五:美方可能測試中共戰力虛實

美方這次對中共的強硬聲明,有人解讀這對美軍在南海動武提供了正當性。姑且不論美軍會不會在南海與中共交火,但美軍確實近期加強了對中國沿海地區的近距離軍事偵察。

這種現象,通常有兩種可能,第一,美方發現中共沿海軍力有不尋常的集結或移動;第二,美方刻意讓中共看見美方軍事實力,甚至可能想誘引中共軍事出動,進一步偵察中共目前軍事戰力的虛實與應對策略。

特別是最近中共黨媒與軍方將領經常一頭熱地高喊「做好打仗準備」口號,也可能促使美方想進一步測試,中共軍方到底有沒有出兵準備。

而且中方這次的回應「偏軟」,許多問題也是避重就輕,似乎不太想跟美方在南海問題上出現激烈衝突。

這一點,是否跟中共其實不想真的開戰有關?還是跟美方掌握疫情內幕的證據有關?值得我們後續觀察。

無論如何,涵蓋了南海、台海、印度洋的印太區,未來很可能成為國際軍事角力的主戰場。

不僅美中雙方在南海激烈叫陣,美國、日本、澳洲、印度還準備在印度洋舉行聯合軍演;就連英國新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也準備在明年進駐印太地區部署,參與防禦中共的軍事擴張。所以,接下來,南海有機會成為「海上火藥庫」。

話題三:香港初選遭北京恐嚇 川普簽《香港問責法》回應

香港立法會選舉即將在九月份登場,雖然受到「港區國安法」的壓力,但是泛民主派陣營依然在上週末舉行初選活動,結果大批民眾無懼壓力,上街投票,首日便有超過23萬人投票,跌破許多人的眼鏡。

兩天的初選活動,累計投票人數超過61萬人,遠超過外界預期。而積極參與香港抗爭活動的民主派人士與本土派人士獲得了壓倒性勝利。

然而,香港中聯辦也隨即發出聲明宣稱,這場初選涉嫌違法,還說有「外部勢力支持」。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出面聲稱,如果初選人士目的是要阻撓政府政策,可能會違反「顛覆國家政權」罪。

負責協調初選活動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也被中聯辦與港澳辦指控是圖謀發動「顏色革命」,要奪取香港的管治權。

戴耀廷稍後也在臉書上表示,61萬香港人只是用和平理性的方法表達想法,他說,「若這樣做也可以定為違法,那隻會使未來的管治更困難,亦會刺激更大的抗爭」。

不過,1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出面發表聲明,支持香港初選,認為香港市民表明了他們「反對中共窒息香港自由」的聲音。

蓬佩奧表示,美方相當重視林鄭月娥聲稱初選活動違反「國安法」的威脅言論,這再次表明了中共對民主的恐懼、對人民擁有自由思想的恐懼。美方將密切關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

當天稍晚,川普正式簽署了「香港問責法」(香港自治法),他強調,「現在香港將與中國大陸一樣被同等對待」。川普也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必須讓中共對所有打壓香港人民的行動負責。

目前還不清楚,川普政府還會在香港問題上怎樣進一步反制中共。不過,「香港問責法」的實施,也為美方制裁中共及港府官員,以及制裁香港金融機構提供了法律依據。

接下來,除了南海之外,香港與立法會選舉,也將成為美中對抗的主戰場之一。不過,從目前中共對泛民初選的應對,可以看出北京正加速在政治體制上,把香港「內地化」:

第一,中共與港府要用「港區國安法」,徹底窒息香港的選舉制度與民主力量。

北京試圖要用「顛覆國家政權」或者「勾結外國勢力」的政治帽子與法律恐懼,阻止一切反對中共、反對「一國一制」的人物參選,讓大量親北京的候選人進入立法會,達成北京全面控制立法會的目的。

到時候,香港立法會就會像中共人民代表大會一樣,淪為北京的橡皮圖章,唯一的功能,就是舉手通過一切中共想要的法律。

第二,中共開始偷換概念、抽梁換柱,將香港沿襲自英國的自由、法治與選舉體制,逐漸變異、改造成為「中共一言堂」的中國特色民主。

比方說,通過媒體,把反對北京的泛民主派改名為「反對派」,在輿論陣地上把民主派陣營打成「負面」、「反面」形象。

同時,林鄭說,如果初選人士要反對政府政策,就可能違反「顛覆國家政權」罪。這就意味著,北京與港府控制下的立法會選舉,只能選出聽令北京、順從北京、服務港府的議員,只能允許北京一黨獨大。

此外,只要任何人獲得群眾支持、但是反對北京政府,就可以任意被扣上「發動顏色革命」、「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藉此恐嚇香港人,阻止更多具有獨立思考與自由意志的香港人,走出來參政。

好,最後我們再重複一遍,剛剛提到的,最近的南海問題反應出幾個重點趨勢:

趨勢一:美國扭轉南海政策 強硬抗共
趨勢二:美方堅守第一島鏈防線 備戰防共
趨勢三:東盟國家向美國靠攏 疏遠中共
趨勢四:美方多點進攻 極限施壓 圍擊中共
趨勢五:美方可能測試中共戰力虛實

好,今天就先聊到這裡,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請記得訂閱、留言、按讚,跟你的親朋好友分享。訂閱之後,請記得打開旁邊的小鈴鐺,這樣您就有機會收到我們的新節目通知了。

我們下次再會。


有感

夕夜孤星垂
微光透寒扉
亂世千重浪
迷途幾人回

唐浩

大紀元《世界十字路口》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相關新聞
袁斌:閆麗夢證實北京錯失20天疫控黃金期
【新聞第一現場】與閆麗夢會談 專家:中共瞞疫無疑
【網海拾貝】:閆麗夢爆料的意義在哪裡?
楊威:閆麗夢現身 美國釋追責中共的關鍵信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