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玉潔綜合報導)大陸5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降幅創四年來最高,連續四個月負增長。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疫情導致的需求大減,令大陸製造業的壓力加劇,PPI負增長的狀況還會持續。
中共國家統計局6月10日公布數據,大陸5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7%,是2016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超出經濟學家的預期,也大於4月份3.1%的跌幅。
新加坡華僑銀行 (OCBC Bank)中國經濟學家Tommy Xie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陸PPI陷入負值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中海晟融首席經濟學家張一持有同樣觀點。他表示,通縮是當前的主要矛盾,在接下來的幾個月,PPI有可能持續負增長。
在PPI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類別中,5月價格環比下降的有20個,上漲的10個,持平的10個。
張一進一步分析,PPI充分反映出當前的供需矛盾,其中,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需求不足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響——收入不穩定導致消費意願減弱;疫情導致住宿餐飲消費持續低迷;傳統出口消費品疲弱。
從中共海關總署剛剛在6月7日公布的進出口數據可見,大陸正面臨內需外需均不足的境況——以美元計價5月出口年減3.3%,進口年減16.7%,進口降幅為2016年1月以來最大。
中共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共的隱瞞疫情、輸出劣質醫療物資等欺騙行為,進一步引發國際社會民眾的反感,並在消費行為上體現出來。
美國FTI諮詢公司(FTI Consulting)民調顯示,近80%受訪者寧願多花錢去買不是中國製造的商品。澳洲「輿觀」(YouGov)的民調顯示,88%受訪者認為即使鋼鐵等本土製造產品價格較高,政府也應優先採用。英國Redfield & Wilton Strategies公司的民調顯示,49%受訪者會抵制中國商品。
中共6月9日再次提及「涉及2億人就業的出口企業轉為內銷」,5月進口數據顯示內需不足也非常嚴重,澳盛銀行(ANZ)經濟學家Raymond Yeung在5月末曾表示,「真正的問題是如何轉向。」
責任編輯:孫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