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6月01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Daniel Lacalle撰文/周美玉編譯)許多分析家和經濟學家都在嘗試預測新冠狀病毒(中共病毒)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態勢。要了解經濟復甦可能出現的情況,我們需要查看過去疾病大流行的歷史和經濟恢復的過程。
從疫情開始,我們了解到一些情況。 首先,(世界上)沒有針對任何一種已知類型的冠狀病毒的疫苗。 第二,在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之前,所有疫情都會二次爆發。基於這兩個因素的綜合考慮,許多投資者所認為的最壞情況已經過去了的想法可能過於樂觀。
回溯過去30年以來危機後的經濟復甦,我們可以看到最近的三次復甦比前三次更乏力,生產率更低,實際工資的增長幅度更低,投資增長也更緩慢。
我們甚至可以說,從2008年危機以來的經濟復甦過程已經為「 L」形反彈(模式)提供了的明確證據,一些歐元區等經濟區直到2016年才出現完全復甦的跡象。 在美國,直到2017年,就業率低迷和實際工資增長緩慢以及投資增長不佳一直是個長期問題。
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呈「L」形的跡象也已經開始出現。 在中國,大多數行業解禁後的復工情況令人失望,如果排除由政府基建和國有企業庫存生產所推動的那些行業(例如水泥)在外,那麼經濟復甦顯然離「V」 形模式相差很遠。
這次危機確實與之前的危機有所不同。先是供應鏈衝擊(a supply shock),隨後是政府法令強行關閉的經濟所造成的危機。這也正是讓這一次經濟復甦充滿挑戰性的原因。
在以前的危機中,即使在經濟低迷時期,也有一些行業表現良好,並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這次的危機幾乎襲擊了所有各個行業,並且造成了最近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失業水平。在如此短時間內失業人數如此巨大的增加使經濟復甦更加困難,因為失業對消費者的衝擊是巨大的,而且即使他們的工作回來了,大多數人也可能不會決定將支出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這場危機告訴我們在危機中即便是最悲觀的觀點也是過於樂觀的看法。
即使關閉經濟的時間很短,也會對償付能力比率(solvency ratios)產生靠流動性無法解決的長期影響。僅僅是利潤下降,就會造成企業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崩潰,甚至最大、最安全的跨國公司也將看到其債務水平飆升。
據摩根大通(JPMorgan)的評估到2021年公司的利潤仍將比2019年低20%。這不僅駁斥了大多數股票將呈「V」形復甦和看漲的論點,同時也證明了那些總是對「良性」情況做出合理樂觀估計的投資銀行正在將復甦時間推到2022年。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也表示,美國的復甦要到2021年底才能開始,據我們以往對美聯儲的了解,像那些投資銀行一樣,他們對經濟復甦的評估往往是充滿外交辭令而且總體上是傾向樂觀的。 投資者不要認為美聯儲和投資銀行的預測過於消極,因為歷史事實證明恰恰相反(他們的估算總是過於樂觀)。
德意志銀行在最近給客戶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提到,近乎完全關閉一個經濟實體大約需要22天,而把它恢復到以往的正常水平大約要四到十倍的時間。
(這次疫情造成的)失業中有75%來自服務業(旅行和休閒,教育,衛生和專業服務),因此可以肯定地說,(疫情過後的)工作恢復將非常緩慢。緩慢的原因在於企業流失數量(龐大)和因為工資不太可能上漲, 各個家庭可能會儘可能地增加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而使得消費者在經濟恢復活動中的反應較弱。
中央銀行無法製造工作機會
這場危機中最大的問題是,大規模的刺激措施被用來刺激不大可能(需要)恢復的行業需求,由此導致負債纍纍和投資過度的行業進一步的產能過剩。中央銀行和政府正在救助過去,放棄未來。
對那些產能過剩、正逐漸被淘汰的負債纍纍的行業進行大規模救助,可能引發數十年來最大的錯誤投資浪潮。如果先前的復甦引發了糟糕的工資待遇和資本支出增長以及高負債,那麼這一次的經濟復甦情況可能會更糟。
最近的歷史告訴我們,「L」形(模式)經濟復甦不是反常現象,而是正常現象。這一次經濟復甦很可能也會如此。
作者簡介:
Daniel Lacalle博士是對沖基金Tressis的首席經濟學家,著有《自由或平等》,《擺脫中央銀行陷阱》和《金融市場生活》。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責任編輯:高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