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紐約人】兩位一線華人醫生

人氣 1412

【大紀元2020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兩個多月前,當史坦頓島萬德比特高譚公立醫院(Gotham Health Vanderbilt)的華人兒科醫生梁穎斯(Sally Wing Sze Liang)剛剛從媒體上得知中共肺炎的時候,她並沒有當回事,她以為就是像流感一樣的疾病。

直到她報名參加了接聽市政府的病毒諮詢熱線電話的時候,那來自城市各個角落的求助電話讓她第一次體會到這場瘟疫的「嚴重性、持久性和毀滅性」。

「那些打進來的電話真是無窮無盡的,每一通電話都是一個新病人,他們在哭泣,在憤怒,許許多多電話都是這樣。」

她在5月7日接受電話採訪時說,「那一刻我感到震驚,(中共病毒)正在感染整個城市、整個國家以致整個世界。它在影響著我們所有人,不論我們的種族和地區。」

相對於梁醫生對瘟疫感受的猝不及防,同一醫院的華人內科醫生簡國俊(John Gian)更加有準備,因為他的家人在中國大陸,在疫情來紐約之前已經知道了中國的情況,所以他有一種「擔心的事情終於來了」的感覺。

「剛開始我聽說疾病的時候我就知道會在紐約造成大流行。」簡醫生在電話上說,因為紐約是一個人口如此密集的城市。「原來是擔心,最終變成了一個真實的問題。」

不管人們當初抱有什麼心態,一場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疾病從中國武漢傳出,迅速席捲了世界,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包括在前線醫護人員的生活。

梁醫生:與家人成「陌路」

梁醫生是在兒科工作,負責看2歲以下的幼兒疾病。瘟疫流行之後,她的90%的業務是通過遠程視頻進行的,偶爾她也會讓人們來醫院就診。2個月內,她每天最害怕的就是把病毒帶回家。

「作為一線醫護人員,我們最主要的擔心是把感染帶給家人,所以我有一整套的清潔程序。」

她每天進家門前要用消毒劑噴鞋子和褲子,進門後不和任何家人接觸,直接走進浴室,換下所有的衣物,開始清洗。

「甚至我吃飯都是單獨的,我用自己的碗筷。」她說,她家還有一個成員是醫生,乾脆都不回家,自己出去住。「我們幾乎不見面,如果有什麼事都在外面的院子裡說,從來不進門。」

梁穎斯是香港人,2歲移民到美國。因為喜歡自己的家庭醫生而選擇了當醫生。她說,因為父母給她豐富的中國文化和語言的教育,所以她熱衷於服務中國社區。在紐約州立大學下州醫學院畢業後,她就一直給中國人看病。2018年,她決定加入萬德比特高譚公立醫院。

「一個是因為這是史坦頓島的聯邦資助的公立醫院,你知道這裡很多社區原來需要到外區去看病,我一直想回到我成長的地方,服務這裡的居民。」她說,「另外很多中國人現在也搬到了史坦頓島,所以我希望貢獻給這些缺少服務的社區,讓他們在這裡也可以找到中國醫生。」

在這次疫情中,她沒有因為兒童患者少而掉以輕心,她一直在鼓勵幼童的家長們給孩子打疫苗。

「作為一個兒科醫生,我鼓勵二歲以下兒童的家長給他們打疫苗,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不想讓一些可以防止的疾病,如麻疹、百日咳或者腦膜炎因為沒打疫苗而爆發。所以,我現在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促進家長打疫苗。」她說。

梁穎斯的理想是,向她兒時的家庭醫生學習,沿著前輩的腳印,做一個優秀的兒科醫生。

簡醫生:經歷「情緒的過山車」

作為內科醫生,簡國俊以前是為病人提供初級保健的人。大流行開始後,他進行了更多的電話看病。病人們不僅問自己的問題,還問家人的問題;不僅問醫療,還問飲食以及所有與病毒有關的事情。

在疫情開始時,他也接待重病人,給他們做測試,直到醫院外的測試站普及為止。「做測試、打電戶、做日常的覆配藥物,還要做電話訪問……那段時間是非常忙碌。」他說。

「(瘟疫)改變了我們看病人的方式,改變了同事們在工作的接觸方式,改變了我們家人在一起的方式。我們不僅要考慮到我們自己,不僅要考慮病人,還要考慮到我們在診所以外的互動。」

他和其他人一樣,不論在哪裡都帶著口罩,這讓他感到情緒上的不舒服。

「我們看病人的時候說話受到限制,戴口罩呼吸也不容易;和病人溝通、走到外面、到公眾場所,整個一天都要戴口罩,甚至在家裡,與你親人在一起也要保持距離……」

他說,他們從一個只負責照顧病人的醫生,到了一個要照顧自己、病人、同事、家人到整個社區的人,「這就像坐一個持續的情緒的過山車。」「這個疾病改變了 一切。」

簡國俊來自中國大陸,在紐約上醫學院,之後從實習醫生做到住院醫生,已經有15年以上的行醫經驗。他的志向是做一個預防保健的好醫生。

「我喜歡與社區互動,保持社區健康,防止疾病傳播,讓病人從一開始就制止疾病的發展,因為那樣治療起來會困難得多,對於整個社區來說治病也昂貴得多。」

隨著疫情的高峰下去,復工的日子也快到了,簡醫生也看到了希望。

「我想今後我會更加解脫,希望我能夠再次接待我的病人,能夠再次面對面地與他們交談細節,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在手機上和他們說話。」他說。

責任編輯:楊亦慧#

相關新聞
【疫情中的紐約人】市長和猶太人的「戰爭」
【疫情中的紐約人】大流行中的「重新思考」
【疫情中的紐約人】為善最樂的旅館老闆
【疫情中的紐約人】「四維抗疫」的楊醫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