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解除後 外出活動需注意什麼?

人氣 579

【大紀元2020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周婉晴、莫琳編譯報導)隨著美國許多州開始放鬆居家隔離的禁令,越來越多的民眾和家庭的生活秩序也在日益恢復正常。長時間待在家裡真是悶得慌,終於可以外出透透氣了,然而,在疫情還未完全消退之際,外出與其他人接觸仍須持謹慎態度。一般而言,仍需保持6英尺(1.8公尺)之社交距離。

對於解除隔離後外出應注意哪些事項,專家給出了如下的參考建議:

出門須知

圖為2020年5月14日,法國戴高樂機場國際機場2號航站的登機列隊中地板上的社交距離間隔。(IAN LANGSDON/EPA 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離開家後,如何確定什麼地方是安全的,什麼地方是有病毒感染風險的?很多人都想從專家口中獲取一個萬無一失的答案,但遺憾的是,沒有人能夠百分百向您打包票,因為你不知道你所接觸的人之中是否有無症狀感染者。簡單來說,如果所在地區仍舊在執行防護病毒傳染的安全措施,那麼就比較令人放心。

如有些企業辦公室、餐廳或公共場所要求工作人員及外來訪客佩戴口罩、進行手部消毒,地面上留有維持社交距離的站立標誌,牆上掛著防疫提示牌,進行無接觸式付款和貨品遞交,限制場地容納人數,設立社交隔離屏障等等,那麼這些地點從理論上講比較安全。

同時,專家還建議人們外出時只要沒在用餐,均需佩戴口罩。如果不是非要出門,那麼應優先選擇留在家中。繼續保持用正確方法勤洗手,注意維持社交距離,對所有接觸到的人保持禮貌。

外出用餐須知

應對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大流行,荷蘭阿姆斯特丹的Mediamatic ETEN餐廳推出「隔離溫室」概念。(Robin VAN LONKHUIJSEN / ANP / AFP)

很多人都不放心外出群聚式用餐的安全度,害怕會冒著感染病毒的風險。其實專家給出的建議確實是這樣的:在公共用餐場合停留的時間越長,曝光率就越大;在一起吃飯的人越多,被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

不同類型的餐廳具備不同的病毒傳播風險水準。可以想見,人多座位擁擠的餐廳比人少座位寬敞的餐廳風險要高,這也是為何近日一些提供戶外用餐的餐廳生意特別好。去酒吧或餐廳用餐時,感染病毒的風險會隨著您所在場地的人數而相應增加——例如,八個人一起聚會的感染風險是四個人一起聚會的兩倍還要多。

社交禮儀須知

疫情下,握手打招呼的方式已經不再流行。(圖 :photos.com)

參與社交活動時,社交禮儀是很重要的一環。疫情當前,西方傳統見面握手或擁抱的社交禮儀變得不可行了。如何保持社交禮儀又兼顧人際關係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而各種的禮儀也應運而生,有人用腳(互碰腳尖)打招呼(footshake)、有人互碰肘部(elbow bump)、有人揮手示意、有人將手放在胸前致意、有人點頭微笑示意、也有人雙手合十,無論哪一種方式,只要能傳達彼此的心意「心有靈犀一點通」都是好方式。

除了自己要保持社交距離之外,也要提醒周遭人遵守,遇到不遵守社交距離的人,可以善意的提醒對方,但不要惡言相向,畢竟大家都是在同一條船上,只有互相幫助,大家才能有一個安全的環境。

健康檢查須知

除了中共病毒(冠狀病毒)的篩檢,人們還有進行常規健康檢查的需求。醫學機構Doximity的副總裁兼內科醫師阿爾伯林建議,非緊急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們應根據疫情狀況,延遲例行性或選擇性接診,目的是為了節省個人防護裝備的消耗,降低傳播中共病毒(冠狀病毒)的風險。一些州對可以開展哪些醫療服務也做出了規定,而在不同地區這些規定各不相同,並將隨著各州放寬限制持續更新。

對於想避免面對面問診的患者,應聯繫您本地的醫療服務供應機構,他們會提供如下代替選項:遠端醫療、電話問診或網站問診。在進行遠端視頻醫療時,阿爾伯林建議患者們待在一個安靜而不被打擾的房間,保證光線充足,穿著寬鬆衣物以便身體檢查,然後佩戴好耳機,準備好紙筆寫下您的具體問題並記錄醫生的建議。

在進行面對面問診時,患者應佩戴好口罩和手套,在候診室與他人保持距離,攜帶好所需的個人物品,如個人證件、紙巾或紙筆等。通常來說,醫療機構會在問診開始前向來訪者說明安全須知,患者只需遵循即可。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如何保持「社交距離」過正常生活 ?
疫情之下 對社交距離的疑問
民眾質疑 荷蘭社交距離規定無法律依據
社交距離妙主意!德國喝咖啡戴「竹蜻蜓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