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採訪】兩會開幕 吉林疫情不平靜

人氣 2285

【大紀元2020年0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韓露、林岑心採訪報導)中共兩會在京召開之際,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仍在吉林蔓延。5月21日,吉林防控再升級,只要4月1日起,到過舒蘭、吉林豐滿等地,都要集中隔離14天。吉林高新區一家超市老闆指,他們樓裡就有一例,四月份曾到過舒蘭,都五十多天過去了,「現在居家隔離,貼封條了。」

這項由吉林省防控指揮部下發的通知,主要針對到過吉林市地區的人員,從高風險地區返回者要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7天,中風險地區返回者要居家隔離14天,時間從4月1日起計。目前該省列為高風險地區有舒蘭市、吉林市豐滿區,列為中風險地區的有吉林市船營區、昌邑區、高新區。

這項通知引發民眾不小的擔憂,擔心吉林疫情已經失控,超過五十多天的人員流動帶來隱憂。特別是19日新增的二例高新開發區病例,曾經一度傳出找不出傳染源頭,即所謂的「斷鏈」。

這兩起病例是高新區的姜某和鄭某,居住天天向上小區,日前,在舒蘭親戚家住了近半個月,9日從舒蘭返回吉林,發病確診後,找不出是和哪個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只能列為舒蘭返吉人員。

20日,再新增高新區1名病例姜某(男,20歲)是姜某和鄭某的同住者。大陸官方媒體說,他2日曾與舒蘭市公安局輔警郝某在豐滿區一處吃小吃,可能是因此而感染。

病毒潛伏期長 吉林居民憂疫情失控

舒蘭傳染鏈一再延長,搞得人心惶惶。高新開發區在郵政上屬於豐滿區,在地理上,與舒蘭並列重災區的豐滿區也只是一橋之隔。

高新區一間旅店老闆說,「現在多嚴重啊!」當地政府雖然沒要求不能開店,但是他們從舒蘭公布第一例開始,就沒有再對外營業了,「根本就不敢接,咱們當地都知道疫情特別嚴重,都不開。」

這名旅店業者說,「現在誰都擔心,我們旅店也不敢亂接。」整個大街上空蕩蕩的,「你到大道上去瞅,連車都沒有,都在家待著。」她提到,高新區是早晚要出疫情,「因為舒蘭人在咱們這兒買房子的特別多。」

高新區另一家超市老闆說,自從天天向上小區出了病例後,當地許多小區也都封了,他所在小區還沒傳出病例,「但管得挺嚴的,出入限制,一天只能出去一趟。」

超市老闆說,他從新聞上得知,4月1日起到過舒蘭、豐滿區回來的都要隔離,他們樓上剛好就有一例,4月份從舒蘭回來,「這人啥事也沒有,就要給人隔離。就因為進過舒蘭,回來到現在已經五十多天了,才想起來要隔離。」

這意味著,吉林疫情的二次爆發,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中國傳染病專家邱海波19日說,吉林病人的病毒潛伏期比武漢同類患者時間更長,而且康復期也更長。

疫情反覆 瀋陽民眾批當局發隔離財

而瀋陽地區22日下午發布通知「重點地區來瀋人員屬地指定集中隔離賓館工作指南」,在人員接收方面,具體要求公安部門在重點地區入瀋人員在集中運抵或自行到達指定賓館後,先進入安全隔離區,待賓館工作人員核對隔離人員的數量和信息,「以確保精準接收」。

瀋陽地區動輒上萬元的隔離費用,讓民眾質疑當局是藉由疫情大搞「黑色產業鏈」,民眾反問:「重點地區指的是哪些地區?」還有民眾說:「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打工的,一直也沒收入,突然疫情反覆,隔離期間無收入,然後再自費隔離,真是雪上加霜。」

受到疫情波及,瀋陽地區一些老年公寓入住人員也銳減。瀋陽某間老人公寓服務人員說,「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已經封園了。」「年前封了一段時間,有些怕感染,有些回家了,一直也沒回來。」

眼看疫情才剛趨緩,該區解封沒兩天,10日就因疫情再起,再度封園,「因為我們這區解封的也比較晚,解封後沒兩天,又封了,不讓住了。」「現在政府要求,不出不進了,即使有核酸檢測也不行。」

吉林封城,鄰近省市也受到波及。圖為吉林對外交通已封閉。(STR/AFP via Getty Images)

長春商鋪全賠錢 民眾質疑中共對外撒幣

吉林省省會長春市也受到波及,稍早前,一名不具名的街道辦人員對新唐人記者說,「現在長春也嚴加控管,長春想上吉林,去不了,吉林想出去,也出不去。」

受到最大影響的就是一些做生意的商鋪,「因為疫情,所有的門市關了,都全部賠錢,連一天的房租費(的收入)都賣不出來,各行各業生意都完了。」他表示,長春雖然復工,「正常上下班啊,我看我周圍的工地,就房地產,還在建設中,主要是小商、小舖,他們確實影響太大了。」

兩會在即,看不到政府對疫情受害的百姓或小商家有什麼紓困方案,「有的人有房貸,買車的、買房的,現在打工特別難打,有很多家庭都是捉襟見肘,」「政府也沒有什麼扶持和資金上的扶助,就往外灑錢,給世衛組織(20億美元),老百姓連個口罩都得不到。」#

▼ 相關影片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一線採訪】東三省告急 瀋陽疑隱瞞疫情
【一線採訪】吉林市小區疫情 居民家門貼封條
【一線採訪】舒蘭進戰時狀態 傳公安局長染疫
【一線採訪】武漢全民檢測背後的巨大利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