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5月02日訊】受到「中共病毒」疫情爆發的威脅,美國經濟結束了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期,正式進入衰退。2020年首季GDP衰退4.8%,為2008年第四季衰退8.4%以來最嚴重,其中消費驟降7.6%,也為1980年第二季以來最慘。
第二季剛好是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多數專業機構研判GDP可能衰退30%,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甚至估計衰退40%。許多人納悶:為何近期股市沒有大幅回跌,以反映這些慘烈的經濟數據呢?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就是美國經濟未來可不可能呈現V型復甦。
進入5月之後,美國各地已陸續解除管制、重啟經濟。包括美國財長姆欽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等官員們已開始對於第三季的景氣復甦抱持樂觀的態度,他們預期經濟將接近V型方式快速彈升,認為今年底前經濟將恢復正常模式。
美銀執行長莫伊尼漢(Brian Moynihan)甚至預測消費支出已經觸底,第四季經濟將很快彈升,2021年美國GDP可能出現雙數位增幅。
許多專家一直將此時美國經濟的困境類比於1930大蕭條年代或2008年金融風暴,但三者看似經濟都呈現大蕭條,卻存在不同的結構性因素,景氣復甦速度反應也不盡相同。
首先,美國政府面對1930年代的大蕭條相對冷漠,直到1933年才出現羅斯福新政,由於刺激政策來的太晚且力道不足,1937~1938年美國經濟又陷入萎縮。當時的美聯儲對於經濟也下錯了處方,其緊縮的貨幣政策反而讓經濟蕭條加劇,導致危機重挫經濟和股市的時間拉長。
2008年10月金融風暴爆發初期,美國國會也對危機認識不清,一度否決了7,000億美元的不良資產救助方案(TARP),直到股市連日重挫之後,才緊急通過該紓困計劃。但當時的美聯儲已洞悉問題的嚴重,除了降到零利率之外,還多次推出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QE)政策,化解了這場金融危機,美股四年後重新站上歷史高點,讓美國政府實際TARP紓困的金額只達373億美元。
這一次,由於兩次的大蕭條經驗,美國府會各界對於紓困展現了高度的配合默契,第一時間便推出了2.2萬億美元的紓困救助計劃。此外,美聯儲也罕見兩次突然降息至零利率,然後又推出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政策。這顯示,經過上兩次金融危機的學習曲線之後,這次美國政府的刺激規模和發布時間已精準到位,這在疫情重創經濟之際鼓舞了金融市場莫大的信心。
就本質而言,1930年代和2008年的兩次衰退偏向經濟結構的調整,前者是國際貿易問題,後者是銀行不良資產問題,因此調整和休養生息的時間較長。但這一次的中共病毒疫情卻非結構性問題,因為美國經濟在疫情爆發前仍舊平穩上升,失業率為史上最低位,處於百業興盛的繁榮階段。
這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讓民眾不得外出、必須在家防疫,勞工只能居家上班或被迫解職,導致首度申請失業的人口幾週內竄升到2,650萬人,占美國整體勞工1.65億人的16.5%,導致消費和生產同步劇降。美國經濟短短幾個月內可能失業率升到15~25%,比起1930年代大蕭條必須煎熬幾年,直到1932~1933年才出現25%失業率的情況,這種短期景氣暴跌的現象也是史上罕見。
但由於這種經濟的短期中斷是疫情誘發的,非經濟結構性問題,因此一旦經濟重啟之後,很可能不用太長的時間就重新回到先前的增長軌道。換言之,筆者研判這一次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將「來得快、去得也快」。
許多商界領袖不斷敦促當局儘快重啟經濟,儘管大家對於疫情仍不敢大意,但都擔心若太長時間讓經濟處於停頓狀態,很可能這次的衝擊將轉變為結構性問題,因為那時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或銀行倒閉,即使疫情完全消失了,有能力招聘勞工的許多機構也可能早已不在了,經濟將失去自我療癒的能力和彈性。
據此,美聯儲承諾將針對銀行和非銀行體系紓困史無前例的9萬億美元,及時遏阻企業的連環倒閉。因為美聯儲已經意識到這次與2008年只紓困「太大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不同,是全體企業都必須被紓困,否則就業機會可能一去不復返。
隨著5月之後的美國各州陸續經濟重啟,只要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倒閉,在商機有利可圖之下,他們仍將持續聘回員工,勞工將有收入自然可以進行消費,消費市場將出現生機,推動廠商加速生產和提高存貨,如此經濟將重新步入良性的增長循環。
今年第三季之後,美國經濟是否會出現V型反彈,其關鍵還在於民眾的消費態度和企業的聘僱動作,筆者預期這兩者在5月經濟重啟之初可能還不太明顯,但到了第三季,只要疫情不出現二度感染危機,很可能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勢頭。
換言之,經濟重啟之後,考驗的不是消費或聘僱本身,而是聯邦和各州政府對於疫情的控制和施政能力,是否讓民眾感到放心?而此一信心將很快展現在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就業市場的快速復甦上,股市的上漲也將同步發生。
許多悲觀者一直認為3月23日的美股低點還會再度被測試。不可否認,這次若疫情出現二度感染危機,股市是有再度探底的可能,但筆者比較傾向股市此時的表現正反映經濟將呈現V型彈升的架構,原因很簡單:這一次的疫情不是結構性問題,是一次性的災難,股市漲多可能拉回,但在經濟即將反彈之下,回跌幅度可能也不會太深,而隨著防疫成效顯現,股市又將步步升高。
在全球首季GDP普遍慘跌和衰退之際,值得注意的是堪稱全球防疫典範的台灣首季GDP逆勢增長1.54%,這顯示只要疫情控制得宜,經濟的表現絕對同步正面反應。
另一方面,這次的疫情已激起了全球各大藥廠的爭相研發解藥和疫苗。悲觀者雖認為這次的中共病毒可不斷變種、難以絕跡,但醫藥科技同時間也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筆者樂觀認為,繼瑞德西韋的療效被證實之後,未來還會出現更多防疫解藥和疫苗的好消息,全球民眾對於防疫和未來景氣的信心也將不斷提高。
對於此時美股已自3月23日低谷反彈近30%的優異表現,許多悲觀者開始套用「史上最貴美股」的字眼來嘲諷,引用的數據是今年的股價本益比和「巴菲特指標」——美股總市值除以美國今年GDP總值。
筆者認為,上述的負面判斷是未能釐清股市反應未來的觀念。若要使用巴菲特指標,應該是當前的股價總市值除以第三季以後一年的GDP;若使用本益比,則必須排除今年上半年的每股獲利數字,以第三季以後的前瞻四季獲利為基礎。
筆者深信,股價永遠是反應未來的,所以千萬不要拿目前已知或專家十分肯定的數字套用、混淆視聽。從美股最近的股價反應,筆者認為白宮官員們對於未來景氣的看法還算中肯,至少當前的股市投資人是這麼看的。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