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5月16日訊】2年前泰國一支足球隊的孩子因為淹水受困於山洞的事,成為震驚全球的國際大事,這場須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行動,如今也被改編成電影《奇蹟救援》(The Cave),本片寫實性極高,就還原真實事件的角度而言,稱得上有不錯的水準。
本起事件發生在2018年6月泰國北部的清萊府,當地一支由12名少年組成的「野豬隊」在結束練球後,被教練帶往著名的名勝景點「睡美人洞」遊玩。但不久後外頭卻下起大雨,水位因雨勢的關係高漲,也淹沒了睡美人洞的出入口,13人在沒有水與食物的情況下受困於洞中,且氧氣也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減少,一場必須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行動就此拉開序幕。
電影以故事為核心 沒有顯著要角
許多電影都會有鮮明的男女主角,透過主要角色來推動故事發展,不過《奇蹟救援》並未採用此一敘事模式,儘管角色的戲分多寡仍有區別,但嚴格說來沒有人有特別鮮明的主角光環。本片是以事件本身來作為電影的核心,所有的角色都只為故事的推進起到輔助作用,而非故事與角色相輔相成,這也成了本片的重要特色。
就節奏上來說,《奇蹟救援》稱得上明快,電影雖以野豬隊的練球時光作為序幕,但此類較平凡與生活化的情節並未持續太久,劇情很快就帶往球員與教練一同前往睡美人洞遊玩,並因雨勢而受困的重頭戲。就敘事層面而言,首幕戲也包含伏筆性質的元素,如矗立於山洞外的一支警告洞穴危險的警告牌、有關睡美人洞之歷史傳說的相關提示等,相信對於不熟悉故事背景的觀眾而言,能夠起到一定的鋪陳作用。
本片對於救援任務的塑造,也能做到兼顧各個面向。與這場行動息息相關的,還包含得設法將睡美人的積水儘可能地排出,以降低救援難度。這項需求,也讓泰國當地的抽水機製造商,得以在故事中擁有一定份量。但該製造商的種種經歷,則很能體現當今社會的官僚主義問題。由於製造商的參與並未事先得到官方批准,以至於人與機器設備都抵達現場後,有心參與卻處處碰壁。相關情節的刻劃,能一度為本片營造出令人喪氣的無力感。
泰國農民開闊胸襟 令人欽佩
此類問題幾經波折後才告化解,然而很多時候往往有得必有失,抽水機將水大量排出後,也造成下游的農田被多出來的水流淹沒、毀壞,但當地農民看待此事的態度,則相當令人敬佩,展現了完全置個人損失於度外的開闊胸襟,為電影增添正向的人性光輝,讓故事更為討喜。
《奇蹟救援》也幾次將劇情帶往野豬隊的視角,相關情節所佔的比重儘管不長,但足以寫實地體現出球隊的處境之艱辛,對於他們如何艱難求生,亦給予具體的刻劃,如得飲用山洞中滴下來的水止渴,手電筒需節約使用,以免電力過早耗盡。野豬隊的故事線,也讓孩子們的韌性得到有力體現,儘管前途不明,但他們並未因此而負面情緒瀰漫。在角色的塑造上,得以體現他們為何能在艱難的處境下挺過兩三週的時間。
地形的複雜,則是讓救援難度倍增的主因。睡美人洞的洞窟十分漫長,且只有一條通道,必須原路進原路出;潛水人員必須在洞窟中潛水數公里,才能接到受困的野豬隊成員,回程還得抱著孩子一同潛水,難度之高堪稱前所未見。救援行動的籌備階段,就足以體現這場任務的難度超出當時人的想像與準備,泰國的菁英部隊潛水員沙曼·庫南便因缺氧而殉職,為電影增添悲情色彩。
對於現場救援團隊如何克服重重困難,避免人員喪生的悲劇重演,《奇蹟救援》雖然受限於篇幅,無法刻劃得太細緻,不過對於諸多基本難題如何解決,仍能做到觀眾隨著劇情發展,逐漸了然於胸。有關如何確保氧氣在潛水伕往返的過程中能夠滿足使用需要,以及確保孩子們不會因為害怕而製造出突發狀況,都有得到基本的闡述,能保證故事的合理性。
片尾氣氛 展現感激之情
潛水人員進出的過程,本片也透過鏡頭語言十分具體地彰顯了過程中的挑戰性,觀眾得以透過貼近於潛水伕的視角,切身體會到救難人員所處環境的能見度有多麼低。儘管此類畫面所佔的比重嚴格說來並未太高,但已足以讓人留下足夠印象。且就相關氣氛的營造來說,足以體現泰國民眾對於國際潛水團隊的感激,讓營救圓滿落幕後,得以有滿滿的感恩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野豬隊所受困的睡美人洞,背後其實蘊藏了關於古代一位泰國公主與其戀人的淒美愛情故事。此元素在片中也有被提及,但僅點到為止,並未較深入地刻劃。有種說法認為,野豬隊之所以受困,與公主當初因失去愛人含恨而死有關,此故事相當有佛家因果輪迴的色彩。該元素若能在片中被提及,勢必有助於讓電影的故事質感進一步提升,不會僅止於救援任務的層面。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奇蹟救援》,對於真實事件的還原度稱得上相當高,且在敘事上不至於淪為紀錄片式的枯燥,仍能有身為電影的基本觀賞性。由於這場事件太過有名,相信觀眾基本上都對結局了然於胸,不過「劇透」的本身並未降低本片的娛樂性,了解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已足以成為觀影樂趣。◇
責任編輯:黃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