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北京瞞疫和無能 助美國鷹派加緊反共

人氣 1700

【大紀元2020年0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馨綜合報導)中共隱瞞疫情,令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全球蔓延,最終導致全球大流行病。引發各界憤怒,追責中共聲音不斷,美國已經有多起訴訟,要求中共賠償疫情造成的損失。國會兩黨也日趨達成對華政策共識,對中共鷹派人士積極推動反共議程,呼籲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泰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是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國防和外交政策研究的高級研究員,著有12本書,並發表過八百五十多篇有關國際事務的文章。近日,美國《國會山報》(The Hill)刊登了卡彭特的評論文章《中共無能 助美國鷹派反共》。

卡彭特在文章中表示,隨著中共病毒危機的爆發,公眾和媒體對中共在中國國內和國際的行為掀起聲討浪潮,人們對中共的指責日益尖銳,範圍趨於廣泛。中共政府的笨拙反應和麻木不仁讓美國人的憤怒火上加油,令美國反對中共的鷹派人物加快很多政策的推進。

中共缺乏透明 學者:危機中露出本來面目

卡彭特指出,中共的一大錯誤是在疫情爆發初期缺乏透明度。美國人的懷疑開始迅速傳開:中共官員隱瞞關鍵信息達數週之久,而這些信息可能使其它國家採取阻止病毒傳播的措施。3月下旬,即在危機爆發後一個多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中共政府仍在隱瞞重要信息。4月初,美國情報機構出來駁斥中共官方統計數據不可靠時,有關中共在欺騙的斷言變得更加可信。

美國的保守派政治家和右翼媒體開始提出北京政府是中共病毒的罪魁禍首指控。中間派的媒體開始有文章指責中共政府的「欺詐行為」,並把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主要責任歸咎於中共政府。

對於中共是否對病毒的爆發和蔓延負有主要責任這個問題,美國的分析家持較溫和的態度。但保守派指出,哈里斯(Harris)連續進行了三次全國民意測驗,發現超過5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或強烈同意川普使用「中國病毒」(中共病毒)一詞。

卡彭特認為,公平地講,大多數美國保守派確實在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做出了區分。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學者邁克爾·奧斯林(Michael Auslin)在《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中直言不諱:「多年來,一直宣稱自己是全球社會負責任成員的中共,在這場危機襲來之時,露出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不能再否認,中共政權對世界構成威脅。正義要求人們就其危險和殘酷的行為在道義上追究其責任。」

中共戰狼亂咬人 美國回擊:減少依賴

卡彭特指出,那些試圖對中共持和解觀點的輿論領袖發現,當中共大力宣傳以試圖將全球瘟疫的責任嫁禍美國時,他們再繼續這樣做已經非常困難。中共官媒的故事說這是「美國冠狀病毒」,並強調,美軍人員在2019年10月,就在冠狀病毒的最初跡像開始出現之前,參加了在武漢舉行的運動會。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隨即譴責了中共政府的此類指控。

中共官媒新華社2020年3月上旬發表的一篇文章,更使美國人不安。中共外交部的一位外交官強烈暗示,中共當局可能會實施出口管制,以從美國消費者手中扣留抗生素和其它挽救生命的藥物。他說,這些控制措施會使美國「陷入冠狀病毒(中共病毒)的汪洋之中」。卡彭特認為,未經中共高級領導人的批准,他似乎不可能說出如此煽動性的言論。

新華社文章中隱含的威脅讓美國公眾和新聞界關注到,美國是多麼嚴重地依賴(據估計,超過80%)來自中國的藥物成分。不過,卡彭特指出,認識的提高促使保守派媒體展開運動,呼籲減少對不善外國勢力的依賴。

兩黨共識追責中共 鷹派反共如虎添翼

隨著中共病毒的蔓延,美國公眾對中共的不信任感日益增強,美國兩黨對中共的認識也越來越趨於一致。專欄作家喬什·羅金(Josh Rogin)引用了哈里斯(Harris)的一項新民意測驗得出的結論:「冠狀病毒(中共病毒)危機實際上正在使美國人在中國(中共)問題上握手言和。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現在基本上同意,中共政府應對疫情全球蔓延承擔責任。中共在這一問題或任何其它問題上都不容信任,美國政府應在貿易和總體上對中國(中共)保持強硬立場,尤其是當北京再次結巴著說信守承諾時。」

卡彭特認為,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中共領導人只能怪自己。

他指出,中共政府日益嚴厲的政策,包括:不公平的貿易做法,削弱香港政治自主權的計劃,欺凌民主台灣的企圖不斷升級,對維吾爾族的虐待,以及中共在國內加強專制統治,已經為美國的反共人士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他寫道:「中共政府對冠狀病毒(中共病毒)疫情做出的傲慢、愚昧的舉動,給了美國對華政策鷹派人士一個他們幾乎無法想像的禮物。」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意大利記者:不要稱中國病毒 要稱中共病毒
提五點計劃懲罰瞞疫 美專家:中共早該解體
川普首提中共的故意責任 班農:擊中要害
美議員推兩法案剝奪中共國家主權豁免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