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12月30日推出「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延續藝術與科學跨領域的結合,展出科博館30多年來蒐集台灣各地的代表性館藏,以及來自國內微體古生物學界共同襄助的壓箱寶,是繼國立台灣博物館與台北市立大學合辦,於2018年展出「微美幻境」特展之後,再度與科博館合作規劃的全新特展,展期至2021年6月6日止。
「微美幻境-海洋微化石」特展分為「微化石美術館」、「微化石的藝術與科學」、「台灣的微化石」,以及「見微知著探未來」4個單元。「微化石美術館」展區介紹有孔蟲、放射蟲、矽藻、鈣板藻等4大類海洋微化石,策展團隊細心以淺藍色代表有孔蟲、黃色代表放射蟲、紫色代表矽藻、紅色代表鈣板藻,民眾參觀時可以欣賞其獨特的幾何造型,以及形態的多樣性。
本身是天文學家的科博館孫維新館長大讚「微化石美術館」展區彷如外太空的滿天星斗,深刻展現了「在自然中看見科學,用科學理解自然」的宗旨。向中山大學慨借的180餘件有孔蟲放大模型,依其棲息於海洋的不同深度陳列於櫥窗中。目睹內太空化石的唯(微)美樣貌,孫館長有感而發,希望博物館跨出科學與藝術界線,讓普羅大眾能在科學中看見藝術,用藝術來傳達科學。
走入「微化石的藝術與科學」展區,彷彿置身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城堡大廳,在壁爐的溫暖烘照中,欣賞10餘幅18世紀以來的海洋微化石相關的精美版畫作品,透過博物學家、畫家、鐫版師攜手合作,從微體古生物學的濫觴,到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所風行的微觀自然美學時尚。年代超過一個世紀的維多利亞時期顯微玻片更是不能錯過的重點。
「台灣的微化石」展區介紹台灣海洋微化石的分布與研究,展出科博館所蒐藏台灣最大的大型有孔蟲,及西部麓山帶最老的有孔蟲化石,還有數件國立台灣博物館灣所珍藏,富有早期採集原始標籤的有孔蟲化石。展區內的微體古生物學家的研究室,民眾透過玻璃櫥窗就可以清楚看到研究人員拍攝保留景深但影像清晰的光學顯微影像,實質拉近普羅大眾與尖端科研的距離。
最後的「見微知著探未來」展區介紹可經由海洋微化石來驗證板塊構造學說,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可以探知全球環境變遷,以及微生物在調節地球氣候上所扮演重要的角色。藉由這些大型海報展版的精美繪圖與文字說明,了解微化石個體雖小,卻是探討古環境變遷不可或缺的時空膠囊。
此次特展兼具科學與藝術的知與美,這些比沙粒還細小的海洋微化石,從地球生命演化初期開始,就扮演著形塑今日地球的重要角色。人類發明顯微鏡後,訝異於其精巧的顯微構造,除了讚嘆造物之妙,也啟發了諸多藝術科技的濫觴。民眾在欣賞展場與展品的同時,或許會更加珍惜我們僅有的大地之母。
責任編輯: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