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律師常瑋平雙親公安局前舉牌喊冤被抓

人氣 742

【大紀元2020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採訪報導)12月14日下午,大陸維權律師常瑋平的雙親等多人前往寶雞高新分局門口喊冤,要求釋放兒子。不到五分鐘就全部被抓,直到傍晚6點左右常瑋平的父母、岳父三位老人才獲釋回家,其大姐夫則被強行帶走做核酸檢測。

常瑋平父母在高新分局喊冤一度被抓

據知情者網上介紹,今天(14日)下午1:50左右,常瑋平律師年邁的父母脖子上分別掛著寫有「依法與兒共同生活」、「反酷刑救我兒」的牌子,在陝西省寶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門口為兒子喊冤。陪同他們的還有常瑋平律師的岳父及大姐夫。

但兩位老人舉牌不到5分鐘,就被公安分局的人抓進了分局,包括常瑋平的岳父。指揮抓人的是高新分局副局長、常瑋平專案組成員向賢宏。

另一名知情者也向大紀元證實常瑋平親屬被抓的事情,並介紹目前常瑋平父母與岳父大概在傍晚6點時候獲釋後,已經回家。

維權律師常瑋平。(律師推特)

常瑋平大姐夫被強行送去核酸檢測

知情者介紹,常瑋平大姐夫昨天剛從江西打工回到老家,陪同常瑋平律師的雙親和岳父一起到了高新公安分局。他當時被幾名便衣押送進了高新分局旁邊的馬營派出所,在裡面遭到警方高聲訓斥與毆打。

之後,他被警方送到當地鳳翔的醫院做核酸檢測,結果尚不清楚。

根據中共提供的政府查詢網站顯示,整個江西所有的地區屬於低風險地區。而按中共的防疫規定,低風險區的人進出其它省低風險區無需核酸檢測證明及隔離14天的規定。

前後三名律師遭打壓無法介入案子

據悉,寶雞當地很多維權人士因為常瑋平案而遭到官方警告,不讓他們管這個事情,並恐嚇「誰管抓誰」。

常瑋平律師的同行接受大紀元採訪披露,為常瑋平做辯護律師的都沒能真正介入案子,既沒看到過卷宗、也沒有被允許見到當事人,遞交申請後就被趕走了。

據悉,前不久家屬為常瑋平請了第三名辯護律師,來自廣州的張律師。張律師剛向高新分局提出要求會見當事人,把工作證給他們看後,人還沒有出高新公安分局,廣州的國保、司法局就給張律打電話,要求他即刻儘快回廣州,而且不允許他在網上就此案發聲。

父子會見 常瑋平猶如交代後事

律師同行還介紹,常瑋平律師的父親曾在11月25日獲准見到過兒子一面,前後不到十分鐘。

常瑋平律師的第一次被監視居住是今年的1月26日,當時被關了十天,期間遭到酷刑。隨後在10月26日再次被帶走。律師同行認為,他們也搞不清楚為何當局對常瑋平進行第二次監視居住,或許同他披露酷刑有關,但應該不是直接原因。

該律師同行還認為,當局想讓他父親看一下,目的證明常瑋平在裡面沒受到酷刑。

常瑋平的父親此後披露,11月25日下午,他在馬營派出所見到兒子,在屋內六名警察、屋外七八個便衣的包圍中,父子隔桌而坐,相對而泣。其父親披露,常瑋平瘦了很多,而且面色疲憊,說話語速很慢。

「他讓我不要在網上發東西,也讓我轉告他妻子不要發聲、好好上班。轉告他的岳父母保重身體,不要為他的事情奔走。」

常瑋平的父親表示,他不信這些話,這不是他兒子的真實意思的表達。會見結束時,常瑋平要求他父親先走。老人描述道:「當我走出會見房間時,身後突然傳來他吼破喉嚨喊著讓我和他媽好好活著的聲音,但我已經看不到他了。這是在交代後事嗎?淒厲又惶恐的聲音讓我瞬間崩潰了。」

知情律師認為,此案最荒唐的就是前後兩次給常瑋平監視居住所扣上的罪名都是「煽動顛覆政府罪」。他認為,常瑋平在網上公開自己第一次監視居住時遭到酷刑的內容後,遭到當地的報復。

目前旅居美國的大陸維權律師陳建剛此前就表示,在中國每個人權律師都面臨這種被酷刑的危險。常瑋平律師曾向他明確表示,他只是想參與人權案件的辯護,並無心反對中共,但結果一樣被中共酷刑,扣罪名,一家被株連。中共的邏輯,只要你有心保障人權,則必然有心反共,因為中共和人權絕不會兼容。

常瑋平案簡介

今年1月14日,常瑋平被指涉「1226公民案(當天丁家喜、張忠順、戴振亞、李英俊等參與各地公民廈門聚會)」,被寶雞市警方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律師執業證也被註銷。他被祕密羈押10天後,獲得取保候審。

10月16日,常瑋平談及1226案的個人總結以及在上一次指定監視居住時遭受到的酷刑,有關的視頻內容在網上油管上公開。

視頻中,他揭露了自己被指定監視居住期間,被鎖在賓館招待所的房間裡面的老虎凳上,每天24小時連續10天。直到現在他右手食指和無名指依然麻木,沒有知覺,或者知覺不正常。

10月22日,常瑋平在鳳翔縣老家被寶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無手續」帶走,被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第二次監視居住至今。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中共公權機構招聘涉年齡歧視 8律師呼籲停止
隋牧青「被收」吊照決定書 王宇訴被押遭遇
判死緩無實證 金哲宏殺人案23年後再重審
23年後金哲宏被改判無罪 類似冤案屢見不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