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議員要大學理事會澄清和孔子學院關係

人氣 691

【大紀元2020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畏綜合報導)美國田納西州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要求大學理事會澄清其與中共政府下屬組織孔子學院、長達數十年的合作夥伴關係,這種關係使北京有能力影響成千上萬美國學生。

布萊克本的行動得到許多共和黨參議員的支持,包括阿肯色州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密蘇里州的喬什·霍利(Josh Hawley)、喬治亞州的凱利·洛夫勒(Kelly Loeffler)、猶他州的麥克·李(Mike Lee)、俄克拉何馬州的詹姆斯·蘭克福德(James Lankford)和佛羅里達州的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

布萊克本要求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解釋與孔子學院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的性質。漢辦是中共政府管轄的一個機構,美國聯邦政府確認漢辦下屬的孔子學院是中共意識形態的輸出機構。參議員說,貪圖利益會使大學理事會受到過度的影響,該委員會負責管理SAT,以及面向高中生的大學水平「高級選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

布萊克本在寫給大學理事會執行長大衛·科爾曼(David Coleman)的信中說:「我擔心中共政府正在操縱這種合作夥伴關係,試圖在人們心目中將中共描述成健康有益的政府,同時壓制任何有可能損害中共聲譽的聲音。」

「華盛頓自由燈塔」獲得這封信件的複本。布萊克本在信中還說:」美國大學理事會與中共漢辦的關係給美國國家安全帶隱患。「

參議員的信於週二寄出,這是兩黨採取的最新一輪遏制孔子學院的行動。

一份來自美國國家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NAS)的八月報告揭示,自從2003年,美國大學理事會從孔子學院獲得近70萬美元資金,用於為美國高中高級進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開發中文課程,從而對每年參加該課程的成千上萬的美國高中學生進行洗腦教育。理事會還幫助將數百名由孔子學院嚴格審核過的中國籍中文教師安插在全美各地學校中,並且與中共政府支持的團體共同主辦大型中文教師聚會。

布萊克本要求大學董事會做出解釋,孔子學院在中文教師選擇和考核標準方面起著什麼角色,以及這種關係是否幫助中共獨裁政權對美國學生產生過度的影響。

美國大學理事會沒有回覆就與孔子學院的往來發表評論的請求。

美國國家學者協會主席彼得·伍德(Peter Wood)表示:「大學理事會對中共政府的牢固態度令人震驚。」

「過去的NAS報告曾指出,在美國AP課程的美國歷史教程和歐洲歷史教程中存在著思想偏激。現在我們知道,即使美國國務院和聯邦調查局警告中共政府為滲透美國教育界而會採取的激進行動,美國大學理事卻仍無視警告,仍在推進與中共政府的新一輪合作。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個與大學理事會競爭的民間機構和組織,為美國學生提供稱職、嚴格、毫不含糊的入學考試。」伍德說。

在2017年,孔子學院在美國大學和中小學校中的數量達到頂峰,達一百多個。從2018年開始,國會禁止國防部的資金用於支持孔子學院的計劃。到6月份,參議院一致通過一項法案,要求所有由聯邦政府資助的大學對中共支持的該項目必須全面掌控。

孔子學院表示,其運作僅旨在教授普通話,同時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欣賞。專家與美國官員卻不同意(這個說法)。幾個兩黨政府報告指出,孔子學院經常要求其中文講師在美國境內遵守中國(中共)法律,並禁止他們討論與西藏、新疆和中共政府認為敏感的話題。

儘管議員們專注於孔子學院與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的關係,但缺乏對孔子學院在美國中小學校系統中作用的關注。全國學者協會的報告是此類報告中的第一個,以凸顯出中共政府參與美國基礎教育這一未被充分報導的方面。教育監督機構發現,大學理事會幫助孔子學院在全美範圍內將1,650多名經中共政府審查的教師納入數十所公立學校,影響了成千上萬名學生的學習。

美國政府對孔子學院的審查日益嚴格,加上學生和維權人士抗議反對, 已有數十家美國大學關閉了本校的孔子學院。根據「自由燈塔」八月的消息,超過50所高校已終止與孔子學院的合作關係。

10月1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他正在要求美國高中、大學和K-12教育機構在年底前關閉孔子學院。蓬佩奧說,孔子學院實則是中共的宣傳組織,它在美國的運作使得中共影響力能夠在美國校園內實際存在。它必須被關掉。

蓬佩奧還和聯邦教育部長貝琪‧德沃斯(Betsy DeVos)致信各州教育局長,披露中共在美國設立的「孔子學院」的真實屬性,並指其危害了美國的民主價值觀。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蓬佩奧要驅逐所有孔院 趙立堅胡錫進跳腳
蓬佩奧要求美教育機構年底前關閉孔子學院
收華為等捐款 美12間頂尖院校遭美調查
用完就丟  專家曝中共4模式利用臺學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