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為台帶來外交機遇 專家:全球反共潮高漲

人氣 807

【大紀元2020年10月16日訊】中共在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並對港人強硬鎮壓後,國際社會擔憂台灣可能成為北京下一個目標。川普(特朗普)政府官員近日在表達這種擔憂時,也希望有更多民主國際能深化與台灣關係。據美國之音報導,有分析人士說,全球對中共不滿情緒在疫情中達到新高點,許多國家都注意到台灣防控疫情傑出表現,也積極擴展與台灣關係,疫情為台灣對外關係帶來新機遇。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最近在《華盛頓時報》專訪中曾表示,在中共對香港採取的強硬作為後,他「尤其擔心台灣」,因為那是北京「下一個目光所在,也是他們一直在不停談論的地方。」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近日也在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時大聲疾呼,希望與台灣有共同民主價值的加拿大及其他西方國家能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他說,台灣是世界政治的一股良善力量,它的民主活躍,它的經濟遵循民主市場制度,「台灣是地區閃亮的民主燈塔,這與中國(中共)正在發生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10月3日,加拿大一艘軍艦航行通過台灣海峽引起注意,中華民國國防部證實一艘加拿大護衛艦從南中國海經過台灣海峽往北航行。有台灣媒體引航跡圖報導說,這艘護衛艦正是要前往太平洋參加美日加三國「利劍」軍事演習的「溫尼伯」號。

渥太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史國良(Scott Simon)說,他注意到這個新聞,也在自己臉書上轉貼了台媒報導中這艘護衛艦在通過台灣海峽時艦上官兵戲水的照片,看起來似乎加拿大軍方有意強調輕鬆休閒的一面。

無論加拿大政府的戰略考量為何,史國良認為加拿大政府的官方說法會強調,這艘護衛艦通過台灣海峽只因為這是從A點到B點最近的方式,「沒有要對任何人發出任何信號」,不過他說,「台灣海峽是將台灣從中國分隔開來的水域,其防衛非常重要,即使它不是像美國一直在進行的自由航行操作的一部分,但任何時候只要台灣海峽有國際航行,它都發出清楚的信息說,那是一個國際水域。」

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研究院張倚維(Jennifer Chang)說,全球反中共的情緒目前正處於歷史新高點,越來越多外國政府官員及社會團體表達對中共在他們國家從事影響力活動的反對,一些原先謀求要平衡他們與中共之間經濟利益與技術安全關切的主要歐洲國家,現在都開始公開批評中共在各種議題上的行為,從地區議題,到人權,再到香港等。

張倚維說,這些對中共的挫折感在新冠疫情(中共病毒)時代更為高漲,例如最近德國宣布新的印太戰略,目的就是要將柏林對中共的依賴減輕而轉向「分散伙伴關係」。

「由於歐洲、美國及其他地方對中國(中共)的態度已經有更廣泛的轉變,許多西方國家掀起也開始積極擴大與台灣在各種領域的非官方關係,台灣在防控新冠疫情(中共病毒)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已經成為它與其他民主雙邊合作的焦點。」張倚維說,美國也在凸顯台灣在分散亞太地區供應鏈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而台灣也取得了幾個外交突破,包括在南法開設第2個辦事處。

對於疫情後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幾位學者最近在日本台灣學會的一場視訊討論中提出他們的觀察。日本東京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松田康博(Yasuhiro Matsuda)說,中共在疫情中的表現有三個主要戰略目標,包括阻止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阻止國際社會對病毒來源的調查,以及要全世界感謝中共防控疫情並協助世界抗疫的作為,不過中共在實現這3個目標的過程中都遭到極大阻力。

他說,台灣防控疫情的表現不僅提高其人民在國際舞台上的自尊,而且隨著美中關係因疫情進一步惡化,美國也更加積極展示台灣的成功,他認為中共對台灣的政策仍然會停留在目前的僵持狀態,「只要習近平能夠順利取得第3個任期,台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法政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福田圓(Madoka Fukuda)針對後疫情時代的日台關係表示,日本與台灣的關係在安倍晉三時代非常友好,新首相菅義偉預料也將沿襲這個立場以保持雙邊政策的穩定,尤其在疫情後雙方都有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不過她也認為,這個關係受到兩個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彼此與中共的關係的不對稱,另一個是台灣民眾對限制日本核輻射食物進口的態度。此外,長期而言,日本與台灣的關係還是存在一些困難,包括CPTPP、自貿協定或經濟夥伴協定等經濟協定的談判,以及安全及防務合作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歐洲,不久前由捷克參議院領袖帶領規模龐大的代表團訪台的後續發展,被觀察人士認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歐洲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反映在楊潔篪和王毅訪歐為習近平鋪墊歐中峰會時,遭到幾個國家質疑中共對香港、新疆等地作為的待遇上。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何瑞安(Ryan Hass)說,在北京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壓迫的同時,一個更完整的圖像顯示台灣的外交機會也在逐漸顯現,這是因為中共的霸凌行為不是只有針對台灣,而是在香港、新疆、西藏、中印邊境、南中國海等地方都可以看見,因此台灣的挑戰是如何把握其外交機遇,在這些機遇中,「歐洲可能是台灣強化其地位的最大機會之一。」

現為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員的何瑞安在該智庫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德國9月初發布了它有史以來第一個印太戰略,這個戰略鞏固了德國的決心,在其亞洲戰略中將謀求與中共競爭而並非以中國為中心。

在這篇題為「台灣的外交綠芽在歐洲冒出」的文章中何瑞安說,王毅在德國批評捷克將為其國會參議院議長訪台付出代價,卻遭到德國外長回應說,「威脅在此地並不適宜」。

此外,在9月中舉行的歐中領導人視訊峰會中,歐盟領袖表達了對中國在氣候變化議題的進展步調,以及對待少數民族及宗教、言論自由、瑞典及加拿大公民、香港及各種議題的關切。

而且,就在這個虛擬峰會的同一天,9位歐洲知名中國事務專家呼籲歐洲重新思考對台灣和中共的政策。他們認為,歐洲至今對台灣的政策是「維持現狀」,但中共的作為已經使那個政策難以持續,因為「北京公然無視過去對香港的承諾,也更願意使用非和平手段來達到其政治目的。」

何瑞安說,如果王毅和楊潔篪訪歐的目的是要為習近平與歐洲領導人的峰會營造友好氣氛,「這些中國(中共)外交官看來是幫了倒忙。」

責任編輯:鍾元#

相關新聞
川普讚台灣防疫好 近期無訪台計畫
武肺確診全球破2千萬人 台灣防疫引關注
台灣防疫成功 賴清德:不相信中共訊息
台灣防疫成功原因 賴清德:不相信中國訊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