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文革悲劇 體認自由寶貴

人氣 11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6日訊】中國時報8月6日報道﹐中國著名的理論家、前「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若水,半年前隨妻子馮媛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期間,因肺癌惡化過世,享年七十五。王若水遺著蘊含大量第一手史料,全面描述剖析毛澤東如何造成文革悲劇鉅著「新發現的毛澤東」,馮媛為他在香港明報出版發表。

王若水與馮媛相差三十六歲,馮媛是位研究中國婦女平等的新聞工作者,今年不滿四十。她表示,王若水自認與一般歷史評價毛澤東在文革的定位是很不相同的。

評價毛澤東在文革扮演角色,大致有二種觀點,一是毛澤東擔心資本主義復辟,因此採取激烈手段,反對修正主義;第二種是認為文化大革命是權力鬥爭的結果。王若水認為以上皆非,且毛澤東權力遠在所有人之上,何來權力鬥爭之說。

王若水祖籍江西,生在上海,父親開了一間照相館,幼年受喜愛繪畫的姑姑影響,對美與浪漫文字特有感受。他系出北大哲學系,一九五○到一九八三年,在人民日報經歷五○、七六年的毛澤東時代,在總編輯鄧拓指示下發動對胡適的批判,毛澤東讚為「新生力量」,六三年寫了解釋唯物論的社論「桌子的哲學」,為毛、周恩來表揚。王若水也熱愛毛澤東,六七年毛在長江游泳,王寫「跟著毛主席在大風大浪前進」社論,對文革擁護愛戴。

王若水心目中的偶像幻滅,反映在文革期間人民日報社論組織背後親見歷史的一幕幕。一九八三年他從精神污染運動下來了,免職之前他倡議具備「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精神新價值,挽救那一代年輕學子精神危機,對獨立思考有所啟蒙,馮媛是其中一名。這一年馮媛在人民日報實習,在人民日報大院狹路遇到王若水,促成一個美麗的忘年婚姻。

「新發現的毛澤東」有個副標題是「僕人眼中的偉人」,因為部隊作家權延赤等大量採訪毛澤東貼身護衛、保健醫生、秘書,這類書作極暢銷,在八○年代末期掀起一股「毛澤東熱」。王若水引用西諺,「僕人眼中無英雄」。僕人照顧英雄起居飲食,平常生活中英雄也像一般人一樣的,惟獨中國僕人眼中的偉人仍然是偉人。文革最大的悲劇不僅止於劉少奇、林彪的下場,也非站在四人幫背後的毛澤東,而是鞠躬盡瘁的周恩來。王若水描寫周恩來過世前來送葬的人民是十里長巷,與毛澤東過世場景做對比,可知人民懷念周恩來,對毛澤東積怨甚深。文革的結束,也是毛澤東從神壇走下的時機,歷史的荒謬,卻在於這一股毛澤東出版的熱潮,迅即傳遞到影視界,上個世紀末,通俗媒介重新張揚了毛澤東深具人情味的領袖魅力(毛澤東對貼身侍衛的感情多過他鬥爭的多年戰友)。

然而,毛澤東的權謀和殘忍、他帶給中國人民的巨大災難與影響,卻沒有受到應有的注意,這或許印證王若水理論,毛澤東從人變成神,而人民卻仰望他變成獸,因為「非人」,人與人互視,也缺乏人道精神。這是文革產物,也是王若水七十年代後恢復獨立思考後的想法,為此撤職、被兩代最高領導人批判的噩運,王若水反省自己有了「從此不再放棄自由的權力」心得,也提出自由發展是人的條件,而人與社會關係當是「克禮復己」的觀念。

馮媛認為,即使王若水未及寫下最後一個章節分析周恩來的位置,他的毛澤東論也稱完備了。極慶幸的是,王若水最終擁有一個完整美麗的心靈。(//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完成環法四連霸阿姆斯壯凱歸受到一片讚揚
不滿獨裁專制  十多名古巴青年在加拿大申請避難
美國法輪功呼吁香港終止無理起訴
美國會女議員﹕用愛和精神力量為法輪功爭取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