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是人民?

人氣 5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8月28日訊】“人民”這個詞是許多人早在一進小學就學會了的,但這個詞的具體涵意令筆者困惑了很久很久。在大陸,隨處可見“某某人民政府”、“某某人民醫院”、“人民郵電”、“人民電力”等等字樣,但以筆者的經驗,這些冠以“人民”稱號的所在,對人民并不友好。不過困惑真正變成問題并常常縈繞于心,倒是因為“他人的故事”。1989年東歐“革命”,其中,匈牙利是先從國名變起的: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國”變成了“匈牙利共和國”。根据我的淺識,這類大事的發生,沒有人民的擁護是不行的,人民何以不喜歡“人民”這個稱呼?

看來有必要先搞清楚“人民”的含義。商務印書館1979年出版的《辭源》對“人民”的解釋是:1,人類;2,指平民,百姓。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漢語大辭典》与之基本相同:1,百姓,平民;2,泛指人類。但我對這些解釋卻很有疑問。以我做人民几十年的經歷,我打算重新梳理一下“人民”的含義。首先,“人民”是一個群體,這似乎是沒話說的;其次,這個群體對于社會的存在、發展、進步而言,發揮著最大、最主要的作用;第三,然而很不幸,這個群體又處于社會的弱勢地位,總是在受“壓迫、剝削”;因此第四,這個群體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第五,相同的社會處境和共同的利益訴求,使這個群體有著完全一致的信念,更确切地說,他們代表著人類最崇高的道義,代表著全體人類最根本的利益。中國素有“為富不仁”的觀念,那么反過來說,“為貧就很仁”了。后世的類似“無產階級”是全人類中最先進的群體的觀念,應該就是脫胎于此的。

在這五個條件中,最有實質意義的是共同的利益訴求。其實,這一點在邏輯上就說不通。所謂的共同利益,所同的只是獲取利益所擁有的資源和獲利的手段,人們的聯合,正是基于這樣的基礎,而利益本身,由于它最終總是要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人。有一部50年代初拍的電影《六道門》,主人公是一位碼頭搬運工人,他与雇主之間有一段關于誰養活誰的辯論,他說(大意):“我們在烈日下一個汗珠摔八瓣,你們在房里搖蒲扇,養得白白胖胖,你說,到底是誰養活誰?”當前的社會存在同樣的辯論,一面是數十億的“核心”專机,另一面是人數不斷增加的下崗工人;一面是為“二奶”所建的國家大劇院,另一面是鄉村小學漏雨的危房;一面是住“紅樓”開跑車的貪官污吏,另一面是為溫飽操勞的平民百姓……

此類對比真是“舉不胜舉”,筆者的困惑也越不可解。這樣兩個日益對立的利益集團,到底誰是人民?其實,對立不單單表現在經濟方面,當今社會中政治上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從鄧、江、胡這种讓局外人摸不著頭腦的權力更換,到“六四”時天安門廣場上的槍聲,再到最近北京和各地到處可見的“法輪大法好”,讓人不禁怀疑這“中華人民共和國”里的“人民”到底是誰?

現在“人民”這個詞被某些人別有用心地虛無華了。“人民”這個概念被指稱某個無限的存在,但都不涉及具體的事物──當我們說人民的時候,我們從來不是指稱某一個具體的人,相反,常見的情形是單個的、具體的人,總是淹沒在“人民”話語的黑洞當中。誰是人民呢?誰也說不清。

筆者看到一篇名為《跨國資本、中產階級趣味与當下中國文學》(《新華文摘》2000年第七期)的文章,在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寫到:“問題的中心環節是信念,失去了信念,他們在這個時代看到的只能是這個時代的表面現象,他們只能和人民背道而馳。如此,他們如何能體驗疼痛、體驗苦難、體驗絕望,如何能有切膚的痛楚,他們將失去感覺──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找不到人民──這個最偉大的體驗源泉。”

讀完此文,聯想起時時高喊代表“人民”的大小官僚們,我于是忍不住又嘟噥一句:到底誰是人民?

摘自:看中國(//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美國人在越南投資電信業被越判八年徒刑
亞洲不良放款達一兆七千多 大陸占四分之一
日本與北韓重新展開外交對話
阿塞拜疆將投票決定是否改變現行憲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