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31日訊】 行政院飛安會昨天下午公布華航CI611澎湖空難最新調查資料,發現在散裝貨艙門及周邊機身蒙皮有數處不連續及非破壞性裂痕,而機身左邊四號門下緣局部發現有疑似高能量撞擊所產生的尖銳齒痕。飛安會認為是金屬疲勞所造成的斷裂,並非外力撞擊。但執行長戎凱並不願意直接證實飛機的裂痕是導致飛機解體的原因。
據中時電子報7月31日報導,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昨天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華航CI611失事班機發現的事實資料,證實失事客機機身殘骸多處出現金屬疲勞裂痕。但飛安會執行長戎凱並不願意直接證實係金屬疲勞導致飛機解體失事,他只表示,合理的推論是,飛機因快速減壓而解體。他說,飛安會將在今天自十一處殘骸採集到的樣本送至中科院、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波音公司進行金屬材料檢驗。
雖然戎凱並沒有進一步說明造成飛機快速減壓,導致飛機空中解體的可能原因,不過,民航界人士指出,戎凱的說法已讓空難原因的答案呼之欲出,極有可能是因為金屬疲勞使得機身出現裂痕,導致飛機快速減壓,最後在空中解體墜海。
根據飛安會目前蒐集到的事實資料,包括機身殘骸及座艙語音通話紀錄器內容顯示,沒有發現有爆炸及其他外力介入的痕跡。戎凱表示,在機身殘骸的檢測上,飛安會有四個重要發現,位置在散裝貨艙門及機身周邊蒙皮、機身左側四號門、機身左邊五號門以及後下貨艙門。這部份的殘骸介於機身後半段的三號門至五號門之間,是機身最早解體的地方。
戎凱表示,這部份殘骸都是在較東邊尋獲,也較支離破碎,也是發現遺體飄浮最多的地方。也正是當初發現飛機分解成四大塊中,與其他三塊殘骸反方向快速飛行的那一區塊。
戎凱進一步指出,在散裝貨艙門及機身周邊蒙皮的殘骸上,發現有多處不連續、長達二十.三寸非破壞性裂痕。由於斷裂面都很平坦,飛安會認為是金屬疲勞所造成的斷裂,並非外力撞擊。機身左邊五號門部分,飛安會也發現三處非破壞裂痕,以及門邊下緣有修理補強片痕跡。
戎凱指出,機身左邊五號門下緣發現的修理補強片痕跡,是華航在一九八○年進行修補部分,該部分是由不鏽鋼進行修補,並非以與飛機相同的鋁合金材質進行修補。由於修補材質與飛機本身材質不同,再加上補強附近出現多處金屬疲勞的裂痕,戎凱表示,不同的材質可能造成容易侵蝕現象,波音公司目前已不允許以不同材質進行修補。
至於機身左側四號門下緣局部也發現疑似高能量撞擊所產生的尖銳齒痕,戎凱表示,不排除是飛機在解體時遭到飛機其他部分撞擊所造成。後下貨艙門殘骸部分則出現艙門中間部分遺失情形,戎凱指過去曾發生因為艙門沒有緊閉導致意外的情形。目前正加速尋找遺失的部分艙門,以助釐清原因。
戎凱表示,目前確認的飛機殘骸共有八百二十八件,約佔整架飛機六十%,包括四具引擎、鼻輪、主起落架中的一架、機翼、尾翼、駕駛艙以及至三號門機身、部分後端座艙。剩餘的殘骸打撈,戎凱希望在中秋節東北季風來臨前進行打撈,以免天候因素再度影響打撈進度,預計在飛機打撈進度達到八十%後,立即進行機身重組工作。他表示,最後的空難總結報告希望可在明年年底他退休前完成。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