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媒體批評香港回歸五年備嚐「苦果」

人氣 1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3日訊】(中央社記者鄒明智巴黎一日專電)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共統治屆滿五年,「一國兩制」的實施讓香港維持民主自由資本主義社會的表象,但由於一切「望北京看」的結果,香港的政治及社會運作日益偏離民主,且因中國大陸經濟迅速竄升,也使香港的燦爛光環逐漸黯淡。

法國媒體今天在檢討香港「回歸中國」五週年的專題報導中指出,儘管香港人民依然享有選舉及示威抗議的權利,媒體依然對政府提出批評與質疑,人權組織及大陸異議人士依然可以在特區運作,目前香港表面上尚維持在西方能接受的標準。但實際上,香港的政治運作在不斷的微妙轉變之下,已經出線脫軌的跡象。受到來自北京的指示影響以及親中共港府官僚的片面決定,香港政權逐步背離一國兩制的初衷。

世界報指出,法輪功在香港仍是合法的組織,不像在大陸受到迫害。一國兩制似乎保障了英國殖民地時代建立的資本主義政經模式。這是因為九七年回歸之後,由於國際社會密切注意香港局勢的發展,因此中共及香港政府無不小心謹慎,要證明一國兩制確實可行。如此作為,已使國際社會輿論減少注意力,導致執政當局越來越有為所欲為的傾向。

該報指出,美籍華裔異議人士吳弘達在兩個月之內二度被香港海關拒絕入境,八名外籍法輪功人員也遭受同樣的命運。香港的自由,正逐漸受到箝制。

以示威抗議活動為例,回歸後相關法令已經變嚴格,所有的遊行活動都必須事先向警方申請許可。起初民眾並未遵守這項規定,警方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最近這個情況已有變化,包括一名學生及兩名民主運動人士都因未獲許可進行示威而鋃鐺入獄。而獲准舉行的示威遊行,也因為警方的「安全考量」,限制在由鐵絲網封住的小範圍內進行。

報導引述一名香港女律師指出︰「過去遊行示威是香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已經變成對勇氣的考驗。」

香港回歸五年,剛好董建華任期也屆滿。作風保守的董建華可說是為利益而親中共的香港大亨的代表,不受民意支持,而且行事作風頻頻令人詬病,其中最受批評的是請北京政府裁示大陸非法移民的問題,完全違反一國兩制的精神。董建華已經獲委任為香港第二任行政長官,而香港政治體系也有了重大改變。圍繞在董建華身邊的,將不再是高級行政官員,而是他所指派,並經過北京核准的部長。

理論上,這項轉變是為了建立「政治責任制度」。但實際上,這些新部長只對董建華負責,而董建華甚至不必對香港立法會負責。換句話說,英國留下來的清廉有效率的公共行政體系,遭到嚴重破壞,而新的制度則將使行政體系與大亨之間的勾結變得較為容易。

原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由於大力抨擊香港自治的逐漸瓦解,於去年年初被迫離職。民主黨團雖然仍是特區最大反對政治力量,但這些北京的眼中釘,在特區議會新的投票方式之下,將被迫受到邊緣化。而媒體的自我審查,更將使香港的民主空間日益縮小。

香港的「一國兩制」制度,似乎正走入另外一個階段。北京政權顯然急切地要香港正式完成立法,全面禁止「顛覆」、「動亂」、「叛國」、「洩漏國家機密」,以及地方政治組織與國外的聯繫。

目前,港府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加強對人權組織的監視。最近通過的反顛覆法,顯示特區的自由受到嚴重侵蝕。香港的政治大地震,可能在回歸五年之後,才要正式展開。

費加羅報對香港經濟每下愈況而感到黯然神傷。在一九九七年,香港經濟成長仍達百分之五點二,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五。去年香港經濟成長已跌為百分之○點一,失業率則竄升為勞動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該報批評香港「回歸」中共統治,沒有所得,只有失落。

去年香港港務局仍以高效率完成一千七百八十萬個貨櫃的裝卸作業,香港依然維持全球第一大貨櫃港的地位,但實際上陰影已經出現。受到其他中國大陸港口的競爭,二○○一年香港貨櫃作業量下跌近百分之二,負成長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預料上海在不久的將來,將超越香港,成為世界第一大貨櫃港。

過去香港是封閉的中國大陸與世界交易的門戶,但由於中國的迅速開放,這個地位受到嚴重的動搖。許多香港的銀行及證券公司正將行政業務移至大陸城市,以較低的薪水獲取同等能力的人力資源,大幅降低運作成本。國際跨國集團也多已在大陸設廠,並陸續將分公司從香港搬到大陸。深圳廉價的房地產,使香港的租金受到強大的壓力。

九七年回歸時香港最擔心的是共產主義對香港的箝制,結果目前最直接影響香港未來的,確實中國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對香港造成的強大競爭。六十、七十年代中國大陸人大量湧入香港發展,現在則是香港資本家紛紛回流大陸的局面。

過去五年來,由於香港超過一個半世紀的大陸通商門戶地位逐漸瓦解,造成股市委靡,公司破產大幅增加,消費者物價連續三年下跌,而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七點四。香港經濟重心之一的房地產,已從九七年的高峰期跌價百分之六十。

去年香港經濟成長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一,今年官方估計成長率也將不超過百分之一。雖然民間分析家對香港經濟發展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但沒有任何人相信香港有可能恢復九七年以前的經濟榮景。最近美國經濟的回暖使亞洲各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立即恢復繁榮,但唯獨香港繼續低迷,使得專家及政府人士都相信香港已經陷入全球經濟週期變化之外的深層危機。

董建華最近也表示,香港正經歷艱難的轉型期,而且會持續好幾年以上。但是對於哪些項目需要調整,以及如何進行調整,香港各界似乎還沒有共識。

為紓解香港的經濟困境,港府目前極力推動旅遊業,以增加財源,創造就業機會。最近北京政府減少大陸民眾赴港限制,使得今年來自大陸的觀光客人數突破記錄。香港並已決定與美國迪士奈遊樂集團合作,在青嶼興建耗資四十億美元的主題樂園,以吸引更多的觀光客。該樂園預計二○○六年開放,估計可創造三萬六千個工作機會,每年吸引五百萬觀光客入園參觀遊樂。

但經濟分析家都知道,光是發展觀光業不足以保障香港經濟的永續發展,許多人認為香港過去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資源,正在被腐蝕消耗。香港反對黨領袖李柱銘表示,如果香港無法成功轉型,「未來可能只是中國版圖中的某個大城,跟深圳沒什麼兩樣,只是生活費貴一點,位置南邊一點而已。」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回歸五週年:動感不再 外國遊客止步
香港回歸五週年:苦水滿腹 港人怨氣沖天 
香港回歸五週年:錢進內地 香江大量失血
香港回歸五週年:政治緊縮 兩制神話破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