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17日訊】甲A踢成這個樣子,我們也很難指望二線球隊把技術能力放到首位培養。
中國足球粗線條的攻防風格業已定型,從青少年到職業化已形成了一條龍式的培養模式,技術型球員几近絕跡。
中國足球也有徹底掉頭的机遇,最典型的就是健力寶隊剛剛回國時所形成的沖擊,只可惜,僅僅因為世青賽小組未出線便全部予以抹煞。
中國足球的問題其實已不是技不如人的問題,而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問題。在世界杯上的米家軍中,我們找不出一位個人技術与位置能力超過沈祥福与賈秀全的選手,更別說与對手抗衡了。
禍根不在后備培養
現在一提起球員技術上的普遍粗糙,一線教練統統都把責任推到后備培養上,其實他們自己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西班牙后備球員的培養均符合西甲聯賽的標准,個個技術出眾,而英格蘭青少年的個人風格大致与英超聯賽的整體打法相吻合,個個沖擊力十足。你能指望日本的青少年訓練練出韓國那种硬朗又跑不死的選手嗎?韓國人也想出技術型球員,但他們一代又一代的球員均像是從一個模子造出來的。
同樣,中國職業聯賽的戰術風格也決定了青少年訓練的發展方向,現在的國腳什么樣,肯定后面培養出來的小球員也是這种類型。我們的職業隊表面上聲稱找不到技術型球員,其實他們在向二線隊召人時要的都是靠身體吃飯的速成品,奔跑能力与對抗能力肯定放在第一位。
其實,甲A踢成這個樣子,我們也很難指望二線球隊把技術能力放到首位培養。看看技術型球員的遭遇吧,彭偉國被甲A遺棄,張效瑞被硬生生逼成四不像,健力寶選手半數以上踢不上球,這些中國鳳毛麟角的技術型球員命運如此之慘,后面是不會有人效仿他們的。
在日本和韓國要選拔一名國字號的教練一定要經過技術委員會的集體討論,而這一切對中國足協來說還很遙遠。中國的國字號教練的產生過程往往就是足協几個主要領導一碰頭就定下了,不經過考察,不經過評議就產生一位主教練,這肯定就會有用人的誤差。
前仆后繼的“毀人不倦”
中國足球原本是非常講究技術配合的,蘇永舜与曾雪麟帶隊時中國隊都是亞洲絕對的技術型球隊。那么中國隊是何時由技術型向粗放的力量型轉軌的呢?
高丰文執教時就有了這种傾向,他當時在中前場重用工兵型選手,強調搶截与拼槍,不過在整體上還比較講究配合。緊接著施拉普納接過了帥印,這位在技戰術整合上乏善可陳的德國不入流教練一直以“豹子精神”的標准來選拔要求隊員,致使中國隊在伊爾比德踢得慘不忍睹,毫無章法。
而真正完成施拉普納“毀人不倦”的未竟事業的是徐根寶,徐根寶執教范志毅這屆國奧隊時強調前場后場直接在空中接頭,完全違背了足球的基本規律。當時不少有識之士認為這是中國足球有史以來最粗糙的國字號球隊,其實那撥球員能力相當不錯,但此時中國足球的基本戰術導向已走入了誤區。
職業聯賽頭几年是延續上述戰術誤區的几個賽季,全國上下到處都是搶逼圍浪潮。而搶逼圍從本質上講是一种破坏足球,它的全部內涵都建立在如何破坏對方進攻上,而對于如何組織有效攻防,搶逼圍論連邊都不沾。
有人曾經說,甲A踢的是狗追骨頭的足球,話粗理對,搶到球之后將皮球大腳開向前方未知領域,由前場隊員沖刺進行追搶,這就是職業聯賽初期甲A的進攻模式。
盡管近几年外籍教練的大量擁入讓甲A的整體打法略具雛形,但中國足球粗線條的攻防風格業已定型,從青少年到職業化已形成了一條龍式的培養模式,技術型球員几近絕跡。
何時才能急剎車
其實,中國足球也有徹底掉頭的机遇,最典型的就是健力寶隊剛剛回國時所形成的沖擊,只可惜,僅僅因為世青賽小組未出線便全部予以抹煞。
健力寶隊當初征戰土倫杯時發揮得非常出色,与強隊拼得半斤八兩,只是最后1分鐘被阿根廷攻入致胜球,也許是本能地對巴西風格的厭倦,這一成績沒有得到外界認可,而被鼓吹成黃金一代的本屆國奧隊打土倫杯小組都未出線。
如今這屆國奧隊的确擁有一批能力突出的球員,但沈祥福的執教思路實際上是在步徐根寶搶逼圍的后塵,進攻手段生硬單調。如果讓一位出色的洋帥調教,肯定會在技戰術方面有大的起色,而借助一批黃金一代的腳法,完全有希望扭轉中國足球不良的戰術風气,可惜這种可能性几近于零。
(07月17日 東方體育日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