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7月16日訊】
tvsmo.com)
張先生三年級的孩子放學回家,從書包裡拿出一疊通知給家長看﹐裡面說,為了促進學生對移民史的學習,請家長配合孩子們一週後將要進行的遊戲:“移民進入愛麗斯島(紐約)海關”。家長要幫助孩子準備一系列東西。材料:護照,證書(出生,結婚等),赴美資料(畢業證書,技能訓練,推荐信,居住地點等)。行李:衣食住行用藥工具與相當於25英鎊的貨幣以及填寫一系列相關內容的表格等﹐並且還說明可以根據家庭的族裔背景,以穿著打扮來反映十九世紀末移民到達美國的現實情況。其中還特別強調,歡迎家長自願幫忙。張太太很有興趣,因為孩子在學習美國歷史期間做過很多遊戲了,可直到這次家長才有機會參加。
張家在晚飯桌上進行了討論,一致決定了赴美的身份及目的:一個洋學堂畢業的貴族女兒,在洋行裏做了幾年職員,被老板推荐到美國留學商務,以促進同花旗銀行的合作關係;她帶了幾塊銀元,赴美後同家族的姑姑住在一起,以教授中文掙錢交付學費。老張認為這最切合當時歷史狀況。為了從孩子的材料中反映十九世紀末中國歷史狀況﹐首先面臨年代的問題,那個子丑寅卯的年代計算張家夫婦是不會的,就選了個庚子年為孩子進洋行工作的時間,選了辛丑年為孩子的赴美時間。至少這對年輕夫婦還知道中國派留學生赴美的歷史是從清末開始的。
張太太不停地向孩子強調﹐那個年代中國一般人家的女孩子是裹小腳,不能受教育,不能外出,更不能到外國等等,引來孩子一臉的疑惑和遲疑。但當女兒意識到這跟現在的她已經沒有關係了﹐就開始繼續去忙那一系列填表事項,而且還富有創意地準備行李:向鄰居老爹那裏借了個陳舊的手提箱,塞一件妹妹在中國新年才穿出來的對襟小棉襖,捏幾個玩具泥團包上錫紙做銀錠,從藥箱裏找罐萬金油,從旅遊珍藏品裡翻一把中式油紙傘,張先生用毛筆寫封中文畢業證書和洋行經理推荐信,並且配上了英文翻譯等等﹐這還不說,她居然還備妥算盤﹑文房四寶和中英字典,穿一身民族舞蹈的服裝。真像是那年代中國人移民美國的樣子了。
遊戲那天﹐張太太看到排隊等候在“海關”大廳外的60多個孩子,準備“到美國探親或是謀求更好的生活之路”﹐他們個個都著裝打扮,帶了行李,手提箱,旅行包,有的乾脆把枕頭扛在肩膀上。男孩子戴了鴨舌帽、英國傳統禮帽,西部牛仔帽,有的手拄雨傘拐杖,拿個煙斗,提一把鋤頭之類的,還有的是一副大廚的打扮。女孩子大多數戴了頭巾,也有盤起頭髮的,穿著各式各樣的衣裙,有的手裏抱幾本書,有的提個籃子裝點吃的,很多人還抱了洋娃娃說是自己的子女。大家激動地等候辦理手續。“海關”就設在學校飯廳裡,週圍佈置了各種圖片如自由女神,紐約景色,歷史照片,加上文字標題。孩子們拿著老師預先發的“船票”和已經準備就緒的材料,分別到家長組成的“官員”那裡去辦理入關,驗證,體檢,能力知識測驗,然後進行宣誓典禮,成為美國公民,出關換錢,買票上火車或輪船到美國各地去。
一個上午三個小時,孩子們在熙熙攘攘的大廳裏實實在地體驗了移民入關的經歷。例如,語言不通會帶來交流的困難,光是上洗手間就沒有辦法;證件不齊將引起焦慮,有的孩子因老師給的表格遺失了急得大哭起來;健康不合格帶來麻煩,那個剛剛做完沿直線倒走的孩子還要到“醫療站”去,頭上要被一個手提吸塵器繞一圈,說是為了趕走虱子;甚至運氣不好者要被送返回國等等。幾個調皮的男孩子,“手續”辦完沒事幹,在那一排排座位中間假裝哭天喊地,說是“下船”後才發現忘了給“爺爺”帶證件,現在“全家”獲準進入美國,只有一個人要被遣送回去,旁邊幾位女孩子抹淚表示同情,大家那認真的樣子還真讓人忍不住捧腹。還有,每個人都要去智力點去擺完一個拼板玩具,寫幾個自己族裔文字的英文意思,讀一下美國移民局的歷史和入關知識,填寫回答一堆問題的表格等,這才可以去宣誓變成公民,這是張太太在幫忙的時候才知道的歷史事實。
最有意思的是那個問訊處,由媽媽們扮演的官員﹑員警﹑檢查官和法官們忙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是那個才領了鉛筆的“愛爾蘭農民”回來了,說是鉛筆又不見了,“法官”判他做十個俯臥撐後才可以領另一枝;一會兒是“西班牙女郎”,來請教到美國後她可以做點什麼工作;一會兒是“俄羅斯媽媽”來說“孩子”(洋娃娃)不見了,整個大廳裏每個人都得為她找“孩子”!至於那些孩子們自製的各式各樣的“錢幣”就更有意思了,花花綠綠一大堆,每一張都是上好的紀念品,他們認真的態度實在可嘉。
張先生聽著孩子和太太回家講起遊戲的趣事和見聞,馬上就決定假期一定帶孩子再去一倘自由女神公園,好好參觀一下那個真正的艾麗斯島移民海關博物館!◆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