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6月5日訊】
外國的粽子
日本﹕稱粽子為茅卷,在陰歷五月五日吃,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成長圓柱形。
越南﹕陰歷端午節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泰國﹕ 潑水節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節」以歡慶玉米丰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達利加、洪都拉斯、秘魯等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中國少數民族的粽子
瑤族﹕瑤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條、綠豆,包「枕頭粽」,形似枕頭,每個約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紅糖、花生等制成素餡涼粽子。
畬族﹕畬族粽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捆扎,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粽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粽常用灰鹼水,粽子煮好后,色黃气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傣族過端午也吃粽子,還要過「粽子節」。据說「粽子節」是為了紀念一對因婚姻遭父母反對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與姑娘們相會在大龍潭的芒果樹下,男女圍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葉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給中意的姑娘。
毛南族﹕毛南族也過端午節,但節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過藥節時,習慣採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熬水飲汁,或用這些草藥作餡包粽食用。民間認為端午吃這种包餡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最大和最小的粽子
廣西壯族出現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一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放50公斤淘淨并拌有醬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复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种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
据香港的媒體介紹,香港有9位老人,曾經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
1989年端午節,台灣彰化縣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達350公斤。
廣東一帶包的粽子個儿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個年輕人居然沒法將它吃掉。
粽子還有最小的,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供應「迷你粽」,小得象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塊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象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舍不得剝而吃之。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