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1日訊】如果說香港是一顆熠熠生輝的東方之珠,那么香港紅館,就是這顆明珠上最燦爛的一道光芒,各种大型節目和慶典都在這里舉行,而最令世人側目的,就是在這短短的20年內,一個又一個歌星在“紅館”舉行演唱會,刷新了一個又一個華語流行音樂的紀錄,見證了香港經濟的繁榮与輝煌。
南方都市報5月20日報導﹐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許冠杰、徐小鳳、譚詠麟、張國榮和梅艷芳等等杰出香港歌手,相繼打破紅館演唱會場數的紀錄,那些動輒便用自己的歲數作為演唱會場數的做法,今天看起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被金融風暴洗禮過后的香港人,消化力劇降,能堅持連續五場演唱會以上的歌手,已經是一等一的了。猶記得上一年郭富城是怎樣面對個唱入座率不過五成的尷尬,從而宣告“四大天王”這個封號的死亡。
而今年年初香港演唱會風潮突然重臨,紅館几乎場場爆滿的大好形勢,讓人聞到了經濟复蘇的味道。但帶領這個風潮的,卻不是時下大紅大紫的天王天后、小天王小天后們,而是一些久休复出、在上世紀8、90年代顯赫一時的實力派歌手,先是2月中李克勤、譚詠麟分別舉行六場演唱會,然后是3月的葉德嫻、4月的梅艷芳、黎瑞恩,5月的林憶蓮,每一場的門票几乎都賣個精光,香港樂壇仿佛被触碰了某個興奮點,就這樣高潮起來。
但靜下心一觀,這些票房大賣的歌手們,在今年各大頒獎典禮領獎台上鮮有出現,更看不到他們的閃卡与海報在街頭傾銷,毫無疑問,他們与通常意義上的“大紅大紫”,還有好一段距离。究其原因,這些歌手們只是擁有一幫絕對忠實的歌迷,一把久經沙場的嗓子,一個實力唱將的口碑,他們的演唱會門票銷售旺盛,是因為在這個由偶像派挂帥的樂壇、這個形象比歌藝重要的樂壇里,他們是少數僅存的值得仔細聆听的聲音,單听歌聲,已經值回票价!所以那些被偶像派虛火燒得渾身不對勁的老歌迷新歌迷們,都不約而同地去沐浴好動听歌曲的甘霖,而好音樂,永遠都能打動靈魂。
這种實力派歌手复辟的樂壇現象,應該給唱片公司的高層們一個當頭棒喝,警醒他們什么才是市場需要、什么才是利益所在,現在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唱片銷量只有從前的十分之一,但這不能責怪翻版,不能怨天尤人,只怪唱片公司高層們當大眾是白痴,以為把漂亮臉蛋的白痴用疲勞戰術推給大眾,大眾就會全盤接受。可是事實證明,大家宁意花成百上千塊去听一場好歌手的演唱會,也不愿花几十塊買一張陳木偶或張白痴的CD,這是唱片公司自己扛石頭砸自己的腳,咎由自取与人無尤。
沒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不經陣痛,希望正處于難產期的華語樂壇痛定思痛,做多點音樂,造少些緋聞,撥亂反正,把軌道重鋪到好音樂好歌聲的正确方向上來。
如張學友所說:“好歌有好報”。(//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