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6日訊】二年多前的九二一及最近三三一兩次大地震,讓居住在地震帶上的許多台灣民眾已是談震色變,地震的可怕在無法事先預測發生時間及強度,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地震發生後最短時間內爭取保命時間,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很自豪的說,目前台灣採用強震儀監測地震,警報技術連美國也稱讚。
據中央社四月六日報導,地震與颱風都是天災,不過,現在的氣象預報技術已能在颱風侵襲前三到五天事先偵測到,連颱風的強度、帶來的雨量及走向都可以經由衛星雲圖做預測,即使有誤差,也因早有心裡準備,可以做各種防範,但地震是地底下的板塊運動,何時會發生,有多大規模,多大震度,都無法事先掌握。
郭鎧紋說,地震就有如無形的敵人一般,對人類造成的恐懼是颱風的好幾倍,雖然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也一直研究地震預測,尤其地震頻繁的日本,四十多年來,每年大約投入新台幣二百億元研究費,到現在還沒有辦法突破。
郭鎧紋表示,未來世界人口會更密集,地震帶來的災害也會更嚴重,現階段能努力的是設法在地震發生後,在最短時間內宣告震央、地震強度及影響範圍,並以最快速度將相關資訊傳送給官方及民間各安全防護單位,包括鐵路、捷運、電廠、瓦斯公司、石油公司、緊急救援中心等,除了避免因地震引發其他災害外,讓緊急救援中心能很快正確獲知須援的地點,爭取受害者的保命時間。
九二一地震時,氣象局地震中心在一百零二秒內將地震相關資訊傳給相關單位,三三一地震的傳送時間是九十四秒,郭鎧紋相當自豪說,這已是很不錯的表現,因為連美國國家地震中心對台灣地震測報技術都感到震驚,還曾派人到氣象局地震中心考察過。
郭鎧紋介紹了目前地震中心偵測地震與美國及日本最大差異在裝設了高密度的強震儀,在美國,強震儀主要是工程界使用,大部分地震測報仍是採用傳統速度型測報儀器,以六點八規模地震為例,傳統速度型儀器偵測地震資料到發布的時間大概要花二到三小時。
台灣以往偵測地震所需的時間依規模不同,大概都要三十分鐘到三小時,氣象局地震中心從民國八十一年開始推動強震儀觀測速報計劃,分三階段進行,目前已進行到第二階段,全台灣裝設了六百六十個強震儀,其中有八十個強震儀同時裝設數據專線,能在地震發生同時將資訊即時傳到地震中心,預計到明年第二階段完成時,地震測報速度可縮短到六十秒,第三階段預計在九十八年完成,地震測報速度再縮短到三十秒。
郭鎧紋說,一部強震儀的費用約新台幣二十多萬元,並不算昂貴,美國、日本也有裝設,但密度遠不及台灣,以台灣來說,每部強震儀間的距離約三公里,日本約二十五公里,美國全境內約才一千四百多部,但光是加州面積就是台灣的十二倍,強震儀密度比不上台灣。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