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5日訊】 引子
在二十世紀,恐怕再沒有比共産主義與中國人的生存更加息息相關的了,也再沒有任何民主制度的對手比共産主義更有影響了。因此,我們以下將要追溯《共産主義興衰史》,希望與朋友們一起,探討共産主義在歷史上是如何興起和衰亡的,它的意識形態如何令人入魔,在曠日持久的冷戰中,它如何與自由民主爭奪天下,它所激起的狂熱,它所製造的苦難,它所犯下的罪惡……。
共産主義,凡在二十世紀生活的人,有誰沒有聽過這個詞?有誰沒有受過它的影響?直接的或間接的,身臨其境的或耳聞目睹的。曾幾何時,它激起大衆的熱血沸騰,誰能預料,如今卻種下深仇大恨?凡此種種,在在使它成爲二十世紀最受人矚目的現象之一,並開始接受歷史的審判。
自從154年前兩個歐洲人——馬克思和恩格斯——把一個“幽靈”放出潘多拉的盒子,讓它在這個星球上“徘徊”遛韃之後,相當一部分人類就激動起來了。
這個“幽靈”,就是隨《共產黨宣言》一起誕生的共産主義。
人們未曾預料到,這一小小的“幽靈”,在二十世紀竟然成了民主制度的主要挑戰者和對手,席捲了幾乎半個世界!
這一切是怎樣發生的呢?
馬克思的共産主義是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難於用幾句話概括完整。如果必須扼要,首先應明白它源起于對當年社會不平等現狀的抗議。當年,從英國開始的一些歐洲國家已經逐步發展出了一種代議制的民主政治。馬克思們企圖從這種「政治民主」 的生存方式進一步向所謂「經濟民主」的生存方式邁進。有鑒於此,共産主義的一個基點是要消滅私有財産、消滅階級差異。
在上述基本趨勢下,自19世紀下半葉起,在一些更爲激進的知識份子中,開始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潮,這就是社會主義思潮。它許諾給人類了一個更美好的「新世界」。
當時在激進知識份子中流行的說法是,從英國1688年的「光榮革命」、美國的獨立建國和法國1789年大革命發其端,人類社會基本上找到了一條政治民主的生存方式,而現在的任務則是進一步向「經濟民主的生存方式邁進。
的確,自從工業革命之後,敏銳的思想者注意到,政治民主似乎並不足以保障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的完全平等。無論在英國還是美國、法國,經濟問題似乎都越來越引人矚目:城市人口的集中,企業制度的興起,就業問題的出現,低廉的工資,繁重單調的工廠勞動,貧富兩極的分化,階級的分殊,失業現象的嚴重……,總之,經濟不平等的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思索,這就是當時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背景。
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想法是要消滅私有財産、消滅階級差異。這就意味著國家爲了公衆的福利,爲了收入的均等而進行經濟的再分配,這也就意味著用政府的權力強制性地控制和改造社會。
社會主義思潮在歐洲大陸比在英國的影響大,在英國,即使是激進思想家,也傾向於採取漸進的改革路線,當時的費邊主義(Fabianism)就是著名代表。這與英國傳統有關。社會主義思潮有很多派別,例如聖.西門和歐文和拉薩爾,但是影響最大的則是大家都知道的德國籍的猶太人馬克思。他的共産主義也是社會主義思潮中最激進的派別。他與恩格斯於1848年共同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標誌著以馬克思主義爲突出代表的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濫觴。雖然他認爲自己是對民主自由的進一步推進,但他在根本上是挑戰代議制民主的基石——自由主義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反自由主義的思想卻只有在自由主義的英國,才能充分研究並發表出來影響世界,這是對他的一個諷刺。
這種社會主義在實踐上最重要的是俄國,是1917年十月革命及蘇聯的出現。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謂「社會主義陣營」的興起和紅色中國的出現則是其頂峰。
但是,這種「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的二分法,在經歷了歷史性的考驗後,顯出了它的觀察方式的膚淺和錯誤。事實表明,以「經濟民主」相標榜的社會主義思潮及其運動,不僅沒有帶給人類以經濟民主,反而連這些社會原來享有的一些政治民主也被剝奪殆盡了,從而帶來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高度極權和普遍貧窮。這是後話,我們以後仔細分析。
社會主義的思想淵源與對於人類現存的道德規範的批判、特別是對私有財産權的批判有關。如盧梭所呼喚的「返回自然」,返還到原始的所謂「公共財産」狀態,如普魯東對私有財産的攻擊等,是這一思潮的核心論述。
因此,從19世紀中葉起,私産制度成了一個貶義詞,私有財産成了罪惡的淵藪,對它的口誅筆伐成了一種時髦,對私産制度的批判一百多年來席捲了以該制度爲根基的文明社會。由於批判私有産權的著作充滿激情,因此很容易地獲得了大衆的支援,産生了撼動人心的效果。
在這種訴諸情緒的流行思潮的影響下,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上半葉,在知識界,批判私有産權居然成了這一段歷史時期「進步」思想的天經地義和核心。
這種在理論上對於財産權合法性的摧毀,以十九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出現爲標誌,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影響如此之劇烈,以至曾一度扭轉了人類文明的方向,對民主自由的代議制度造成了生死存亡的威脅。
1. 馬克思主義及其傳播
我們曾談到過十九世紀下半葉社會主義思潮在歐洲的興起,而其中馬克思主義是影響最大的派別。表面上,馬克思主義似乎是民主自由的進一步發展,即從政治平等發展到經濟平等。它的核心是要消滅私有財産,消滅階級,最後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實現世界大同,即從社會主義到共産主義。馬克思用了一套黑格爾哲學的方式來表述他的思想體系,認爲人類社會必然會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社會——這五個階段的辯證發展。最後的共産主義實質上就是天國的降臨,當然,馬克思就成了先知,而無產階級則是上帝的選民了。雖然,馬克思與恩格斯所寫的《共產黨宣言》極有鼓動力量;雖然,馬克思主義宣稱他把社會主義科學化了,但深入冷靜地考察,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它都不過是一個獨斷的信仰體系,一個現代的烏托邦而已。
然而,當年,它卻以它那種充滿激情的要消除社會不公的道德力量感染了很多人,也以它那種龐大的黑格爾式的理論體系征服了不少知識份子,滿足了他們的道德上和智力上的要求,因此它發展成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成了挑戰現行代議制民主體制和自由主義秩序的主要意識形態。
2.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但諷刺的是,共産主義革命並沒有在馬克思念念有詞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德國出現,而是在不發達的落後的俄國發生的。
1917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消耗了俄國的國力,削弱了沙皇政府。於是,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商人、軍人、貴族都想推翻它。但是,這個政府卻垮在奉命解散大罷工的衛戍部隊的一次嘩變中。那時,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外地,他聞訊後,急於想趕回首都彼得堡,但半路遭鐵路工人阻攔,於是,只好在3月15日宣佈退位。這時,政權就轉移到國家杜馬(國會)中著名的政治家所組成的臨時政府手中了。
但是,當時,還有另一個力量中心,即,工人和士兵代表蘇維埃,他們中的激進領袖宣稱信仰馬克思主義。它領導著全國各地的蘇維埃。開初,兩個「權力中心」的不穩定並不明顯,並且蘇維埃中的溫和派如孟什維克和社會民主黨領袖們還在5月參加了臨時政府,連布爾什維克起先也給予政府以有限的支援。
然而,1917年4月,當列寧回到彼得堡後,情況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他說,整個歐洲都面臨社會主義革命,所以馬克思主義者應當推翻臨時政府,把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於是,他們以停止(世界大戰的)戰爭,要求和平、土地和麵包爲口號,動員了許多工人和士兵。這樣,在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布爾什維克發動叛亂,炮打冬宮,武裝攻擊臨時政府,逮捕了政府官員,以蘇維埃的名義奪取了政權。
那時,他們的政權很不穩定。當戰爭中的敵國—德國要求俄國以割讓領土爲條件換取和平時,大多數人不願投降。當時,列寧爲了鞏固政權,與德國簽訂了割讓土地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又秘密殺死了沙皇一家人。穩住了他的馬克思主義政權。
從此,俄國歷史上的一個新時期開始了。並且,世界歷史上也第一次出現了一個依照馬克思主義作爲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權,由共產黨行使絕對的權力,構成了對民主和自由主義的歷史性挑戰,即,憲政民主制度誕生以來最大最嚴重的挑戰。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