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仍活躍于台灣政壇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5日訊】早已离開總統府的李登輝這几天又成為台灣媒體政論節目的焦點。李登輝從前的親密幕僚蘇志誠在日前出版的一部書中談到了上層人物的糾紛和恩怨,親民党立法委員聲稱李登輝的親屬有不明銀行帳目,要求有關部門調查是否和目前正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安弊案”有關。

美國之音4月4日報導﹐台灣媒體星期三報導,國民党拒絕加入反李攻勢。《聯合報》報導說,國民党主席連戰近日和高層磋商,決定采取“尊李”基調,和親民党保持距离。不過星期三晚些時候,連戰在媒體追問下否認有“尊李”的決定,表示國民党沒有“打誰尊誰”的問題,尊重的是制度和法律。

國民党成員已經就是否應“尊李”的問題表達了不同聲音。有人說對李登輝要不卑不亢,但是也有人強調說,确實沒有必要“打李”。國民党團書記長林益世否認听到過國民党有“尊李”的政治決策,不過他說,國民党确實沒有必要攻擊這位前領袖。他說:“我想國民党沒有任何理由去批評一個曾經擔任過我們党主席的總統。這是一個做人的基本道理。”

保李干將、公開聲明自己的“崇拜對象”是“李前總統”的台聯籍立法委員羅志明說,國民党是為了防止丟選票不得不尊李。他說:“國民党提出來尊李,將來在市長選舉或者市議員選舉的時候,他們企圖營造李前總統也站在國民党本土化路線上的(印象)做輔選。”

* 李登輝影響力可左右總統選舉 *

一個已經卸去總統職務并且被本党勸退的前任主席,到底還能有多大的呼風喚雨能力?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盛治仁分析說,李登輝在台灣社會的威望雖已今非昔比,但他的台聯党在立法院有13個席位,是執政的民進党所离不開的關鍵少數党,加上他是受媒體關注的名人,因此在政壇仍有余熱發揮,影響力有可能持續到下屆總統選舉。盛治仁說:“如果弊案确實有進展的話,那么他的影響力到弊案查出為止;如果他沒有牽扯進弊案,那么他的政治影響力會持續到2004年總統大選……。他本人不會要退下來。他自己覺得有很強烈的使命感。他希望持續影響陳水扁的政策,讓陳水扁不往中間移動。”

李登輝可以說是被中國大陸政府恨之入骨的人物,被北京稱為“歷史罪人”。在台灣,很多人提起這位華人歷史上的第一位民選總統也是咬牙切齒。他過去的部下和親信接連与他反目為仇。盛治仁教授認為,李登輝仍然有他的忠誠支持者,不過他已經失去了影響廣大中間選民的能力。他說:“他是屬于那种[喜歡他的人非常喜歡他,不喜歡他的人非常討厭他]的兩極化政治人物。他比較大的問題是,他目前的票都已經是比較堅定的民進党支持者了。他能夠影響中間選民的力量已經非常、非常小了。”

79歲的李登輝星期二到醫院進行了身體檢查。他上個月得了肺炎。据報導,醫生說他健康狀況良好,可以打高爾夫球,只是不宜遠行。李登輝原訂5月份訪問美國,上月底宣布推遲行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國民黨內「尊李」呼聲再起 連戰完全同意 (4/4/2002)    
  • 親民黨公佈檢舉資料 指不明鉅款疑流向李登輝親屬 (4/2/2002)    
  • 「傳略蘇志誠」: 曾為李擬「除連(戰)A計畫」 (4/1/2002)    
  • 台聯表示李登輝動用國安經費不違法 (3/30/2002)    
  • 李登輝:密帳 爭取台灣的生存空間所作努力 (3/26/2002)    
  • 鉅額美鈔運美案今天宣判 當事人均無罪 (3/26/2002)    
  • 李登輝取消五月訪問美國計划 (3/25/2002)    
  • 華府全國新聞俱樂部被告知李前總統暫不訪美 (3/24/2002)    
  • 壹週刊應變 改變通路 多處同步印刷 (3/21/2002)    
  • 軍方忠誠未移轉 扁處理棘手 (3/21/2002)    
  • 拉法葉案 監院:郝柏村侵犯李登輝統帥權 (3/21/2002)    
  • 李登輝強調 應等十二吋成熟八吋再去 (3/20/2002)    
  • 李登輝五月訪美會晤老布什 (3/17/2002)    
  • 李登輝五月訪美相關行程活動尚未確定 (3/16/2002)    
  • 李怡:中國即將崩潰? (3/12/2002)    
  • 前總統李登輝因肌腱炎及輕微肺炎住院 (3/11/2002)    
  • 李登輝表示中共應放棄用武 晶圓廠才能登陸 (3/10/2002)    
  • 李登輝說加入WTO後兩岸應採國和國方式談判 (3/9/2002)    
  • 出庭遭辱淚灑法庭 李登輝夫人談「忍」 (3/5/2002)
  • 相關新聞
    出庭遭辱淚灑法庭 李登輝夫人談「忍」
    李登輝說加入WTO後兩岸應採國和國方式談判
    李登輝表示中共應放棄用武  晶圓廠才能登陸
    前總統李登輝因肌腱炎及輕微肺炎住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