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9日訊】「台灣過去有三多:寺廟多、理髮店多、電玩店也多;但目前台灣最多的卻是銀行業!」一位銀行業主管感慨地說,外國人來到台灣,發現銀行密度之高,甚至比統一超商還要多。究竟台灣的銀行家數有多少,其實連財政部長李庸三都坦承,實在說不清楚。
據中時電子報4月29日報導,由於銀行業家數太多,競爭過於激烈,獲利變薄,自八十八年底至去年底,這二年來全體本國銀行稅前盈餘由一千零四十億餘元,大幅衰退至五百七十五億元,減幅近一倍。
去年本國銀行稅前盈餘嚴重衰退,幅度達四○.四九%,為歷年最大,全體銀行淨值也首度減少,去年底以來淨值為負數的銀行陸續引爆,令財金主管心驚肉跳。
此外,據財政部統計,近兩年來,全體本國銀行逾放比由民國八十八年底的五.六七%,急速攀升至去年底的八.一六%,若再加應予觀察放款,逾放比率達一一.二九%,成長達一倍。
同時這兩年來,全體本國銀行逾放總額由八十八年底七千八百億元,飆至去年底一兆六千億餘元歷史新高,成長達一倍多,但這尚不包括這兩年全體本國銀行積極打消呆帳總額五千三百億餘元新高紀錄。
由於逾放比居高不下,當初財政部設定明年六月底前將銀行業逾放比降至二.五%,已確定跳票。李庸三說,將持續推動各項金融措施,鼓勵銀行打銷呆帳,希望兩年內將整體銀行業逾放比降至五%。
公營銀行高層說,失業率居高不下、銀行過度競爭,是當前國銀逾放比短期內不易下降主因。
由於銀行業家數過多,競爭激烈,去年全體本國銀行資產報酬率(ROA)降至○.二%,淨值報酬率(ROE)僅三%,均創下歷史新低,且今年第一季並無改善跡象。金融業虧損家數往上竄升,逼使財政部除了積極引導基層金融改制或合併為商銀外,也鼓勵銀行與金控間再合併。
標準普爾信評機構日前預估台灣銀行業不良資產比率(NPL)年底將升至一八%,引起財金單位強烈質疑,但行庫高層說,若不考量各銀行積極打消呆帳企圖心,似有可能。
面對國內金融業呆帳急速攀升,反觀鄰近的南韓,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當時烽火連天,銀行的逾期放款比率高達三十%,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援助下,不得不積極進行各項金融改革,如今,南韓的銀行業逾放比降至七%,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立委李桐豪說,南韓打銷呆帳魄力,值得我國學習,反觀日本處理金融業壞帳,拖拖拉拉,未能快刀斬亂馬,釀成泡沫經濟。
各界關切台灣銀行業壞帳問題嚴重,再加失業率居高不下,是否可能步入日本後塵,拖累剛復甦的經濟成長腳步。
四月十二日午后,李庸三於台北圓山飯店參加民進黨中央黨部舉行國家領袖座談會,發表「政府當前金融改革措施」專題演講時,面對企業界代表主動地說,這十年來,日本經濟不振,與金融體系惡化有些關聯,國內有很多人擔心台灣是否步入日本後塵……等,顯示國內金融沈嚴重,已引起各界關注。
事後李庸三表示,最近國內景氣復甦跡象顯現,台股房市也漸有起色,政府將持續推動金融改革,以鼓勵銀行積極打消呆帳,台灣金融業不至於步入日本後塵。
八十九年十一月間,英國經濟學人、美國商業周刊等國際媒體紛紛預測台灣將引發本土型金融風暴,加速國人信心不足,當時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央行總裁彭淮南等均出面駁斥喊話,台灣不至於發生金融風暴,且積極展開金融改革工程,以致金融危機引線暫告解除。
去年「金融改造年」,財政部順利完成「金融八法」,尤以金融機構合併法與金融控股公司法,為近年來兩大金融改革法案,甚至去年八月整頓卅六家問題基層金融,為金融史最大規模整頓行動,展現新政府改革金融魄力。
財政部指出,這兩年來(自八十八年至九十年底),本國銀行積極轉銷呆帳金額總計五千三百六十七億元,約為該期間因降低營業稅率及存準累計所增盈餘九百三十二億元的五.八倍。
「銀行業呆帳、失業率、產業結構等三大問題,為當前經濟金融最大問題癥結所在」財金官員如此強調。
財金官員指出,政府不能再犯錯了,如兩岸關係、財經政策等問題,須審慎調整,否則眼前一時景氣復甦,若不小心處理,彷如迴光返照,再度跌入衰退泥沼,後果嚴重。
李桐豪認為,台灣金融業有市占率四成的公營行庫支撐,及企業赴大陸開拓市場利基,台灣經濟金融情勢較日本好很多,但台灣是往日本「壞的方向走」傾斜,若朝野不儘速解決問題,未來兩、三年內台灣將步入日本後塵。
綜之,日本金融業壞帳問題,將太陽帝國壓得喘不過氣,令世人浩嘆,而台灣金融業壞帳問題,似乎亦步亦趨,亟待「創造性破壞」,浴火重生,引人期待。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