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8日訊】政府去年首次統計本港的精神病初發人數,顯示去年超過四千八百人首次被診斷患上精神病,須入住精神病院。
據明報4月28日報導﹐有學者指出,九成青少年自殺時處於抑鬱或精神失常狀態,政府要有效防止自殺,須集中資源幫助高危一族。
立法會議員羅致光指出,政府公布的初次病發數字,僅反映了病情較重的精神病患者,根據非官方統計,本港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患上抑鬱症。
然而政府一直未有正視問題,現有的公共醫療服務也忽略了精神健康範疇。他建議政府增撥資源,促進衛生署及非政府機構合辦精神健康教育。
根據九二年一項學者研究調查顯示,本港百分之十九的小五至中二學生有抑鬱徵狀。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科學系副教授謝永齡指出,香港去年有三十二名十至十九歲的青少年自殺身亡,自殺的成因很複雜,精神失常是自殺的「必須但不充足」(necessarybutinsufficient)的原因。
謝永齡指出,外展社工所接觸的夜青、邊青是青少年自殺的高危一族﹔在有限社會資源下,防止自殺的最有效方法是由前線工作人員,如醫護人員、社工、老師等,在日常接觸中篩選出高危一族,多做預防自殺工作。但他質疑部分最近推出的鼓勵生命計劃,實質鮮有機會惠及高危者,成效很低。
他續稱,自殺風險因素包括抑鬱、濫藥、吸毒、酗酒及操行失常等。「真正的高危者很被動,他們很少會參加社區計劃,也很少主動致電熱線求救,要有效挽救生命,須主動與他們接觸」。
他提出,外國的醫生在診症時,一般會問及病人的精神健康狀態,以及是否有濫藥習慣,值得本港效法。
謝永齡又鼓勵大家在察覺身邊人情緒有異時,要直接詢問當事人是否有自殺意念。他指出﹕「現時家人、師長對待自殺的態度,一如對待婚前性行為,誤以為談及事件就會誘使青少年嘗試。其實與正處於思想困局的年青人談論死亡的後果,可以讓他們在思考過程中喚起理性。」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