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2日訊】財政司長梁錦松於上月預算案宣布推動「本土經濟」,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內部消費。但他著墨不多,而交由十八個區議會議員、部門官員運用智慧各自演繹及執行。可是,各界愈說愈困惑,有說是辦小販區、有說是腳底按摩等。回到起點,本報將以系列報道本土經濟定義,及民間如何回應梁錦松的呼籲。
據明報4月22日報導﹐黃大仙區可能成為首個打著「本土經濟」旗幟的試行地區,預計本年底會在黃大仙祠外一幅空地設立售賣區,供市民競投攤檔,售賣與黃大仙祠相關的紀念品,推廣相關文化。黃大仙區議會刻下正積極商討籌備細節,其中考慮把售賣區交由非政府的資助機構負責管理場地。
政府消息人士說,黃大仙區議會建議設售賣區可行,當局原則上已批准。
身兼民建聯中央委員的黃大仙區議會主席林文輝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建議藉著黃大仙祠附近重建東南西北座(公屋)的機會,將黃大仙祠對出一幅如數個籃球場大的空地,發展為旅遊擺賣區。攤檔售賣黃大仙祠特色等小飾物,推廣如算命、玄學、氣功示範等文化。林文輝希望未來售賣區能順道把附近四個商場連起來,增加人流。
不過,爭取過程卻困難重重,單是選址已頭痛不已。林文輝形容黃大仙區土地如「諸侯割據」,官員不是說給佔用以建學校,便是留作建樓或小巴站,結果擺賣區只能設在小巴站旁一幅小於一個籃球場大的土地上,遊人入場必須嗅過小巴廢氣。林續說,當時獲當局回覆,城規會已通過設計圖,無法改變。若要改動,須找高級的人話事。
林文輝與立法會議員陳婉嫻向規劃地政局長曾俊華求助。據林說,那次會議,陳婉嫻質疑售賣區的安排。同出席會議的地政署官員解說地區規劃圖只是初稿,尚可改動。結果,在曾俊華「出手」後,售賣區才獲得好位置。
中西區獨立議員陳財喜亦認為要推動本土經濟,先要解決部門互相推搪的問題。他說,早前建議在上環辦平民夜總會,討論過程是食環署怕惹小販﹔運輸署怕巴士站不知搬到哪裏﹔地政署則怕「易請難趕」。
各自為政的問題,亦令財政司長梁錦松深表關注。有區議員引述,梁錦松會晤十八區區議會主席時提出﹕「要改變以往一個部門說行,一個部門說不行的情??G,大家放心去諗(建議)。」
黃大仙祠內外有約四十個舖位,大部分以售賣香燭為主,但不少檔主都慨嘆生意難做。雖然不少日本遊客都必到黃大仙祠參觀,但都只看不買,旺丁不旺財﹔反而內地遊客間中會花錢買香燭。但舖位月租四千多元,每天營業額卻只有數百元。
其中,「容姑」香燭檔的員工質疑,現時各攤檔都有兼售紀念品,並切合黃大仙主題,尚且難以吸引遊客或本地善信,即使擴展加設八十多攤檔,亦難以開拓所謂的紀念品市場。
教統局長羅范椒芬曾透露,梁錦松所言之「本土經濟」與浸會大學經濟系教授曾澍基的「第二元經濟」相似。
曾澍基曾於本報撰文,提出「二元經濟諭」,指本港在雙沉狀況下,應同時發展高增值、低增值二元經濟。其中,第二元經濟就是指低增值、高就業的勞動密集行業,包括旅遊、文化、娛樂、社會及個人服務等。這與財爺「本土經濟」理念接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