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19日訊】國家太空計畫室今天宣布完成台灣第一顆自主發展的微微衛星,並正式命名為「蕃薯號衛星」,預計今年秋天發射,以協助進行大氣成分分析的實驗。此外,華衛二號預計2003年底發射;華衛三號將於2005年發射。
據中央社四月十九日報導,國家太空計畫室今天舉行「太空計畫室十週年暨華衛一號 3週年成果發表會及命名典禮」,回顧台灣推展太空科技產業十年來的進展;台灣第一顆衛星–中華衛星一號升空滿三年的重大科技突破;並宣布由國人自製的第一顆微微衛星(Picosat),正式將命名為「蕃薯號衛星」(YamSat),預計2002年秋天發射。
國科會主委魏哲和表示,為發展台灣的太空科技,行政院於民國80年核定15年期的太空計畫,並由國科會設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負責推動。
他指出,民國88年台灣第一顆衛星–中華衛星一號正式升空,使中華民國正式成為太空衛星產業的一員,對外宣告中華民國不但有能力自行蒐集太空資料,並願與其他國家分享資料,成為國際太空科學社群的一份子,在國際太空領域擁有一席之地。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翁政義、中央大學校長劉兆漢也致詞肯定太空計畫室協助台灣推動太空科技的努力。劉兆漢表示,由於大家的努力,已使台灣在國際太空學界受到相當的肯定。
立法院科技資訊委員會委員陳唐山(民進黨、台南縣)致詞指出,1957年(民國46年)由當時的蘇俄發射全球第一顆衛星;美國於1960年代開始把衛星計畫當成重要國家政策,雖然台灣在太空科技的起跑點慢了三、四十年,但現今的成功卻是傲人的。
太空計畫室指出,有鑑於衛星微小化的趨勢及國際計畫「正方體微微衛星(CubeSat)」的成行,因此,太空計畫室於民國90年 3月底開始研究自主發展微微衛星的可行性,並於今年 3月完成衛星整測工作,明年將配合其他衛星的時程,共同搭載發射,以量測大氣層對太陽可見光譜的散射量,進行大氣成分分析實驗。
太空計畫室表示,把台灣第一顆自主發展的微微衛星定名為「蕃薯號衛星(YamSat)」,是取台灣本島形狀像顆蕃薯,以代表生機盎然及本土性。這個計畫提供許多國產元件太空驗證的機會,如太陽能晶片、電磁線圈、微控制器、機械結構及微光譜儀等。
回顧華衛一號升空三年的成績,太空計畫室指出,華衛一號為台灣第一枚低軌道的科學衛星,主要任務為科技研究,建立台灣太空科技基礎架構及能量,並培訓太空科技人才。
華衛一號的成果包括首次觀測到地磁風暴所造的十年來最大的電離層離子洞;在台灣海域觀測到蒙古吹來沙塵暴影像;完成開發五項國產元件、成功培養四家台灣廠商;建立台灣衛星工程整合與測試能力及設施;海洋水色照相儀所蒐集到資料更可深入分析海洋生物;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Ka頻段通訊實驗分別引起國際及業界的廣大興趣。
太空計畫室指出,中華衛星二號預定2003年底前發射,將進行台灣及附近海域的高解析度每日取像任務,目前科學團隊已首次照到亞洲太陸及台灣附近的高空大氣閃電(紅色精靈);中華衛星三號預定2005年發射,發射六枚微微衛星,每日將提供分布全球三千組大氣資料,將對全球大氣及氣象預報具極大價值。
魏哲和上午也親自頒贈證書給參與華衛一號的台灣廠商代表,以感謝他們的付出。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