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防御系統辯論在國會升溫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26日訊】目前人們對使美國免受導彈攻擊的系統提出一系列新問題。布什總統發誓要推進這個項目的實施,不過,許多國會議員卻十分關注成本控制問題。“ 九一一”恐怖襲擊后的短暫沉靜過去后,有關這個問題的辯論再度升溫。批評人士指出,這項計划的成本過份昂貴,而且技術上非常困難。

美國之音3月25日報道,要想知道有關導彈防御系統的辯論气氛,最好的途徑莫過于參加調查該項目資金花費的國會听証。最近,美國導彈防御机构的負責人卡迪什准將,在國會出席了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听証,并為繼續開發和試驗所需的預算進行了辯護。卡迪什說:“我們請求在2003財政年度的撥款總額為67億美元,略微低于去年的水平。”

不過,議員們立即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關鍵問題上,即導彈防御系統在抵御廣泛潛在性威脅方面,到底有多大的成效。下面就是民主党籍參議員里德同卡迪什准將的對話。

里德說:“你們目前正在設計的系統,將能抵御那些我們認為可能出現的复雜威脅?”

卡迪什說:“我們正在設計的系統能夠隨時間的推移,逐步具有應付威脅的能力。但這并不是說,我們目前就具有抵御全部威脅的綜合設計方案。”

卡迪什准將的話正好強調指出了人們對導彈防御計划的一种誤解。這就是,導彈防御計划應該產生出一种誤差极低同時又能抵御各類敵人威脅的系統。

導彈防御系統的理念并非新鮮事務。80年代,前總統里根就提出了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划”。從理論上講, 這個計划可以利用太空激光武器摧毀對准美國的導彈。

克林頓政府則支持建立一個陸基導彈防御系統。布什總統則將這种努力進一步擴大,提出了建立一個所謂“分層”系統。這個系統包括陸基和海基導彈,机載激光武器以及設置在太空的各种衛星。然而布什提出的導彈防御系統引起的爭議,并不比星球大戰的少。

美國政府不僅關注中國和俄羅斯可能會意外發射核武器,而且還關注像北韓這樣的所謂“無賴國家”獲得核武器以及運載技術。北韓本星期曾經發出威脅,表示要對美國對北韓使用核武器的任何行動進行報复。布什總統稱北韓以及伊拉克和伊朗是“邪惡軸心”。五角大樓應急核計划中涉及的七個國家中就包括這三個國家。

“九一一”恐怖襲擊以后,反對導彈防御体系的聲音似乎有所減弱,因為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防御常規恐怖的問題上。不過目前有關辯論又重新開始。反對人士聲稱,導彈防御已經沒有意義了。批評人士還認為,“九一一”以后,核子、化學以及生物襲擊通過導彈來實現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既然如此,目前就沒有花費這么多資金的必要了。

國會議員們表明,他們希望五角大樓全面公開有關情況。在雙方的這次交鋒中,來自西維吉尼亞州的參議員伯德要求五角大樓官員奧爾德里奇就國會能夠得到全面情況做出保証。

參議員伯德說:“你認為導彈防御會否帶來額外負擔?”

奧爾德里奇回答說:“不會帶來的額外負擔。”

伯德又問:“你是說不會嗎?”

奧爾布里奇說:“不會的。”

布什行政當局表示,九一一事件說明了美國的脆弱性。布什政府說,導彈防御体系不僅對保衛美國領土是必要的,而且對保衛部署在世界各地的美國軍隊、以及美國的朋友和盟國也是必要的。

批評人士說,繼續進行導彈防御計划,將會使同俄羅斯的軍備討論變得复雜化。另外還可能鼓勵那些所謂無賴國家加快獲得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步伐。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導彈防御系統仍未可行 (3/18/2002)    
  • 美國導彈防御辯論再度升溫 (3/16/2002)    
  • 美國周五再度進行導彈防御系統測試 (3/15/2002)    
  • 布什清華大學回答學生提問 (2/22/2002)    
  • 布什日本演說支持小泉改革 (2/19/2002)    
  • 非導彈恐怖對美威脅更大 (1/12/2002)    
  • 美國明年軍費增加330億 (12/14/2001)    
  • 傳美計划在阿富汗部署NMD (12/12/2001)    
  • 美國防導實驗攔截導彈成功摧毀“來犯”導彈 (12/4/2001)    
  • 美國進行第五次攔截洲際導彈試驗 (12/2/2001)    
  • 布什與布萊爾電話討論NMD (4/30/2001)    
  • “上海五國”關注地區安全 (4/28/2001)    
  • 法官員稱美實施導彈防御計划應与盟國磋商 (4/25/2001)    
  • 美升級NMD:導彈基地由地面向海空發展 (4/22/2001)    
  • 英民間組織抗議美導彈防御系統 (4/15/2001)
  • 相關新聞
    英民間組織抗議美導彈防御系統
    美升級NMD:導彈基地由地面向海空發展
    法官員稱美實施導彈防御計划應与盟國磋商
    "上海五國"關注地區安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