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18日訊】「英國來的考古專家說那些(木對聯)是寶,叫我千萬不要移動它。」大埔頭村明朝興建的祠堂,村民眼中從來都不是什麼寶物,九八年修復前更間中出租當作鬼屋拍戲,直至九八年給列為法定古物,考古專家要將村民當年好心自掏腰包加建的鋼筋石屎逐一拔出來,又要「重金禮聘」英國木刻專家修復祭壇,這間廢盡心血才能回復原貌的祠堂,昨獲頒聯合國科文組織亞太區二○○一年文物古蹟保護傑出項目獎。
據明報3月18日報導﹐「敬羅家塾」是大埔大埔頭村鄧族紀念鄧氏第十代祖先鄧敬羅所興建的祠堂及家塾(即俗稱的「卜卜齋」),確實建造年份已無從稽考,估計興建於明朝。按傳統習俗而言,各家各戶每逢添男丁都會到祠堂「點燈」,但這間經歷三百多年風雨的祠堂因為日久失修,隨時有倒塌危機,大部分村民在修復前都再沒往「點燈」,即使是喜慶日子,祠堂也是冷冷清清,內裏滿是被白蟻蛀穿的木柱,屋頂又長滿雜草。
直至九八年底,「敬羅家塾」進行修復工程,才發現村民在三○年代,曾好心自掏腰包進行首次修葺工程,當時為堅穩結構,不惜用上成本昂貴的鋼筋和石屎,可惜卻弄巧反拙,令祠堂與原貌毫不協調,考古專家在修復祠堂時惟有拔走所有鋼筋和清除石屎。
此外,修復這間中國傳統「廣府式」的祠堂更要假手於人,由英國「重金禮聘」三名木刻專家到來修復祭壇,將祭壇上的骯髒物逐一刮走,接????仔細重鋪每塊金箔。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考古)鄒興華解釋﹕「中國人就是這樣,破了的東西便扔掉,甚少研究如何把它還原,所以才要請來外國專家。」
鄒興華又指出,修復工程最大的困難是「無從稽考」,因為過去的建築物都是找來師傅便白手興建,沒有什麼圖則可言,今次修復祠堂要請來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來重新測繪,推測其明清時的模樣,亦因為其成功保留原貌的技術而從亞太區四百多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文物古蹟保護傑出項目獎。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