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14日訊】立法會議員勞永樂直指醫院管理局財政危機的成因,是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低估了醫療開支增幅。他嚴辭批評楊永強任由公營醫療服務膨脹,侵吞私營醫療市場﹔問題本已潛伏了一段時間,一旦經濟衰退,政府被迫嚴格控制公共開支,便即時引爆了醫管局的財務危機。
據明報3月14日報導﹐代表醫療界的勞永樂議員指出,醫療開支「爆煲」,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99年哈佛經濟學者蕭慶倫的報告已經指出,91至97年公共醫療開支每年高速增長約10.3%,98年後即使把醫療佔公共總開支的比率定在14.6%水平,公營醫療開支仍然會隨薪金和物價調整、人口老化、科技進步等因素而上漲,實質增幅估計每年至少5.5%,遠高於中期經濟增長預測(3%),醫管局注定有赤字危機。
勞永樂批評楊永強樂觀地預測醫療開支每年增幅僅為3.2%,事實證明哈佛學者的推測更加接近現實。勞永樂認為,由於哈佛教授的改革建議,涉及把醫管局分拆成幾個互相競爭的機構,並且提出「錢跟病人走」,令決定醫療資源分配的權力,由官員轉到病人手上,因而遭當時任職醫管局行政總裁的楊永強大力反對,無疾而終。
他指出,楊永強當局長後,推出另一份文件,提議仿效新加坡推行強制醫療儲蓄,實際目的是要大量吸納民間資源,再度擴充公營醫療,全面取代私人市場。楊永強因而提出了公立醫院「零等候時間」的目標,不顧使用率低,也要添置大批最先進的醫療設備,結果令許多中產和富裕階層也湧往既價廉物美的公立醫院,私家醫院和私人執業醫生的生意日漸萎縮。
勞永樂說,若經濟環境好,政府公共開支每年應有3-4%的加幅,即使醫療支出增幅稍高於3-4%,一時間仍不會爆煲。不幸香港經濟持續下滑,令政府須嚴格控制公共開支在1%內,醫管局的赤字危機遂全面浮現。
勞永樂認為,當局必須重整公私營醫療服務嚴重失衡的局面,令不斷萎縮的私營醫療恢復競爭力。他要求政府為公營醫療服務定位,有限的公立醫院資源只作救急扶危或應付誰也不能負擔的嚴重病例。至於傷風咳嗽等一般疾病,以及基本健康護理,應由私營醫療負責。
舉例,一些非緊急的疾病,例如大便出血,可先由私營醫生檢查,若初步證實為腸癌,便轉交公立醫院診治。激光美容之類的服務,更加應該留給私營醫療。
除了用疾病性質來區分公私營醫療機構的功能,政府還可用輪候時間分工。
勞永樂解釋,有一些手術,如切除白內障、脫智慧齒等,公私營醫院都可以做,但公立醫院應規限服務量,集中照顧負擔不起私營診金的人。經濟能力較高、又不願等候的一群,自會因人龍轉看私家醫生。
勞永樂說,楊永強的「零等候時間」政策是完全錯誤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