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3月13日訊】艾滋病至今尚無回天良藥。面對這一嚴重的世界性瘟疫,全世界科學家使出18般武藝,尋找致病線索和治療藥物。
科學家已經知道動物細胞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在美國也有些人群令科學家迷惑不解:他們吸毒或是同性戀者,常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卻沒有受到感染。這表明,另有其它因子在艾滋病的感染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996年,《自然》、《科學》、《細胞》等三個科學雜志先后刊出美國等多家實驗室的論文,論文稱,那些幸免于難的極少數人,得益于自身體內CCR5基因缺失了32個鹼基,使他們的机體獲得了天然的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屏障。這一發現被認為是艾滋病研究發展史的里程碑。CCR5△32基因突變不會對人體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果能人為地剔除這段鹼基,豈不可使人類拒艾滋病于千里之外?
當時,科學家已鑒定出在美國白人和歐洲后裔中,CCR5△32等位基因突變率約為10%,在全歐洲、中東和印度為2%~5%。中國人群中与艾滋病相關的抗性基因的狀態如何呢?1997年王福生教授的課題組開始相關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中國人該基因突變率為0.119%,其中維吾爾族最高,為3.48%,蒙古族人為1.12%,漢族人僅發現6例,突變率為0.16%。
所有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也有個別人對艾滋病有抗性,但絕大多數中國人并未得到老天爺的特別垂怜,較歐美人更易感染艾滋病。
(東方网)(//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