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9日訊】(法新社巴黎九日電) 三十年前的同一個星期,阿波羅十七號太空船攜載美國太空人飛越太空,完成征服月球的非凡任務。當時受到此項成就以及電影﹁二零零一:太空漫遊﹂願景的鼓舞,人們似乎擁有一個燦爛而無可限量的太空未來。但事與願違,三十年後人類不再以血肉之軀親赴太空探險,甚至不曾再親自造訪月球。
當時人們夢想下一個登陸站將是火星,然後是較遠的星球,可能從木星的衛星開始,最後整個太陽系將滿佈人類的殖民地,毫無生命的星球屆時將成為青翠的花園,電視和廣播甚至認真的談論星際旅行的可能性。
然而三十年後,事實與當初的夢想大異其趣,人類的行跡僅限於國際太空站,所搭乘的是美國老舊的太空梭和蘇聯時代設計的聯合號太空船|這相當於是到地球的低軌道後院走一遭,人類甚至不曾設定親赴火星訪問的日期,代替人類前往浩瀚宇宙探險的是由合金和矽製成的機器人。
是什麼造成人類退縮?專家表示,經費是最主要的原因。
英國科學博物館太空科技部門主任米拉德說:﹁在太空界,人們對後來沒有可與阿波羅媲美的後續成就感到失望。不過情勢不同了,將人類送往月球的催化劑是地緣政治,當時是冷戰提供此項探險的經費。﹂
沒有戰爭的威脅或國家的威望來支付此項花費,載人太空任務的高昂費用令各國望而卻步。
由於國際太空站的花費急遽增加,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預算已陷於癱瘓|國際太空站的總花費據估在六百億美元至一千億美元間。俄羅斯太空計畫因經費嚴重匱乏,目前正考慮藉攜載流行樂明星或問答競賽節目贏家上太空增加收入,以使收支平衡。
在新興的太空強權中,中國是唯一選擇發展獨立載人太空計畫的國家,它做此選擇也是為了國家的榮耀。不過目前中國所遵循的道路幾乎和其冷戰對敵逾四十年前所走的路線相同|專家表示,中國目前所擁有的硬體大致和其冷戰對敵當時擁有的硬體相同。
人類在太空探險的另外一個主要障礙是科技:人類明白當今的化學火箭在航行於星際之間時速度太慢,而我們的太空船體積太小,太過脆弱。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天文協會秘書長芮克曼在訪問中表示:﹁到月球是一回事,你可以在一、兩天內將太空人送到那裡,但是到火星是另外一回事。﹂
阿波羅十七號一九七二年前往月球執行任務,往返共花了十二天時間|由十二月七日至十九日。不過往返一趟火星可能需要幾年時間。
前往火星的太空船空間必須要大,以保護太空人使免受宇宙輻射傷害,同時使太空船承受得住與小行星的撞擊,並攜帶太空人所需的數以噸計糧食、用水和維生系統。
英國星際學會秘書泰勒說,此類挑戰需要以漸進的方式因應。他表示,由於將重物從地球送上太空的花費過大,最佳的解決之道是利用月球的低重力。
遙控機器人可以用礦物質和從月球岩石取得的氣體興建一座月球工廠,以製造長期任務所需的推進系統和起居太空艙。大企業應被鼓勵參與此項事業,也許可以透過月球觀光業賺錢。
泰勒認為:﹁如果想要釋放創造能量和降低花費,必須開放太空供商業使用。﹂(//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