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指港人帶著無望心情踏入零三年

標籤:

【大紀元12月31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受到過往一年各種不利因素影響,香港部分輿論認為,不少港人帶著無望心情踏入二零零三年。

港人所以對前景不敢抱有太大希望,是因為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打擊四年後,至今經濟未見好轉,失業率雖然從百分之七點六的歷史紀錄有所調降,但仍高達百分之七點二。

失業率偏高,不少僱員為保住工作,不惜超時工作。近日的官方統計顯示,現時香港有超過三十四萬人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當中以金融、保險、房地產及商用服務業情況最嚴重。工會領袖指出,他們所以超時工作,原因無他,就是害怕失業,於是勤奮工作,討好老闆。

香港回歸前的兩大支柱行業─股市和房地產,目前都沒有起色。文匯報三十日對股市做出的總結報導時指出,「踏入今年最後一個月份,港股仍未能擺脫十年來最沉悶的走勢,全月表現亦令人失望。以二十八日收市計算,恆生指數本月下跌了六百六十五點,跌幅創下十年來所有十二月份的最高下跌紀錄」。

一九九七年底,當股市及房地產炒作活動達到最高峰時,恆指創下了一萬六千點的水平後,自此一直滑落,雖然中間偶有反彈,但已不能回復過往水平。

在房地產方面,九七年底一套動輒叫價三、四百萬港元的七百呎住房,現在差不多半價就可以買到。當年樓價飆升時,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房屋政策是要增加房屋供應量,以打擊炒作,為市場降溫。但諷刺地,兩個月前政府推出九項救市措施,希望重燃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但由於經濟積弱不振,市場迄今反應未見熱絡。

有人預期,香港房地產已成為昔日黃花,好景不再。

「九七」前的十餘年來,房地產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它的衰落,頓使香港經濟缺乏增長動力。為此,政府二、三年前透過發展高增值行業如資訊科技和物流等,加速經濟轉型,希望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但迄今轉型尚未產生顯著成果,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未「到位」。

經濟持續低迷,令人心缺乏信心。根據香港政策研究所兩個星期前公布的一項調查,以最低零分至最高二百分計算,受訪的六百七十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分數只有五十四點二分,連及格門檻一百分都達不到。

對比經濟信心,市民的政治信心也十分疲弱。同一項調查顯示,受訪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指數從去年十二月顯著下跌至現今的八十六點八分;對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信心指數更只有七十五點三分。

有輿論認為,近期市民的政治信心突然下滑,與特區政府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後所引起的爭端有關。

特區政府於九月二十四日公布立法工作的諮詢文件後,社會各界由最初的理性討論,逐漸趨向非理性的互罵,甚至連宗教領袖也捲入漩渦中。社會上逐漸形成支持和反對兩大陣營,涇渭分明。有人認為這是自由社會的必然結束,但也有人憂慮,這會令社會分化,潛藏危機。

隨著立法諮詢期於十二月二十四日屆滿,有關爭議雖然暫告一段落,但預料當局稍後正式以藍紙方式發表草案條文並送交立法會審議時,又將燃點火頭,引發激辯和分歧。

也有學者專家指出,社會上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應否立法所呈現的激辯,其所傳達的更深層意義是部分港人對實行一黨專政的中共不信任,連帶不信任特區政府。特區政府的智囊首長、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月前評論有關爭議時就一語中的指出:第二十三條的爭議屬於政治性。

有人認為,劉兆佳的評論間接說明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五年多來,社會上不信服由基本法所訂定的政治遊戲規則大有人在。所以,每當類似第二十三條影響人權自由的問題一旦出現,就成為星星之火。據此可以預料,未來幾年當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的產生辦法成為社會議題時,也勢將帶來震盪。

在政經因素的打擊下,各種數據都顯示港人帶著無望的心情進入零三年。尤幸的是,在零二年結束前,本地經濟呈現了一絲絲曙光,譬如本地出口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的帶動下有所改善;年內觀光業蓬勃發展,預計全年訪港旅客可突破一千五百萬人次。

香港券商及各大銀行也預期零三年香港經濟可從谷底緩步回升,雖然各項預測增長率都不超過百分之三,但總算穩定下來。

到了近期,特區政府更積極加快與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及交通運輸結合,希望鞏固香港作為這個區域的窗口地位,取得經濟上的優勢。而外界也普遍肯定政府的做法,預期有利香港經濟長遠發展。

綜合而言,香港輿論普遍認為,香港要度過難關,挽回市民對前景的信心,重要的癥結還是振興經濟。否則的話,一切無望。(//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山東「賣天」操作流程被質疑 專家:監守自盜
4年間大陸逾萬名大學生感染艾滋病 引關注
中共稱不以GDP論英雄 被指謊言難以為繼
中國製造業趨向僱用零時工 多地旺季外包工達2/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