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9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二零零二年就將結束,回顧過往一年,台灣和香港之間的關係陰晴不定,令人茫然無緒。
今年初,台、港關係延續了前年的良好發展模式,港方於三月十六日公布對台灣民眾實施電子簽證,更加方便台灣民眾訪港;而台方在向港人提供類似「落地簽證」服務之餘,年內更把這項服務擴大範圍到有資格取得「落地簽證」的直系親屬。
六月底,台、港又解決了延宕多時的航約爭議,雙方簽訂了協議。根據新航約,台方的中華航空、長榮航空,以及港方的國泰航空和港龍航空都各有得益,達到「雙贏」。
更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五年來代表行政長官董建華處理對台事務的特別顧問葉國華,在董建華於七月一日連任第二屆行政長官後,並未獲得續聘,正式結束其階段性任務。
葉國華係於一九九七年七月獲董建華委任為特別顧問,代表他與當時的台灣駐港代表、中華旅行社總經理溝通接觸。期間各方認為,這與前港英政府並未指定人選處理涉台事務相較,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一大突破。
但一段時間後,有關方面開始質疑葉國華並不具官方身分,難以解決台、港某些具體事務。後來,傳出台方要求兩地建立官方溝通管道的要求。
所以,年中董建華宣布不再任用葉國華,改由官方機構政制事務局處理涉台事務時,輿論都認為這比當年指定葉國華處理涉台事務又有所前進,似乎滿足了台方的期待─建立官方的溝通管道。
不過,客觀情況是,至今並未聽聞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與現任中華旅行社總經理張良任正面接觸的消息。本地一些媒體還報導,林瑞麟並不願意在其辦公室內與張良任會晤。
對於特區政府既已建立了與台方接觸的官方機制、但在接觸上卻又十分消極的矛盾做法,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認為,導致這種情況有多種因素,一是有關官員本身的態度是否保守或開放;二是「錢七條」規定類似接觸需要獲得中共中央批准,或多或少造成制肘;三是台、港關係受到海峽兩岸關係的影響。
年內特區政府除了上述矛盾舉措後,在審核台方駐港主管來港工作問題上,態度也趨向保守。最為人知的是台灣新聞局駐港代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江素惠今年初離任後,其接任人平路拖延到年底才獲准來港履新。
消息人士透露,其實除了平路外,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年內也無法派人入境接替香港台北貿易中心董事總經理的工作。據稱,由於香港台北貿易中心的官方色彩不大濃厚,過往任何人事調動都十分順暢,但這次卻遇上窒礙,令一些關注台、港關係的人士揣測港方縮緊了對台灣駐港工作人員的審批。
此外,十月十日香港右派僑團慶祝「雙十」節期間,台灣多名民進黨立委未被港方發給電子簽證入境參加有關活動,引起台方激烈反彈。儘管當中的真正原因可能涉及簽證程序的爭辯,但它已確實導致兩地關係更加低沈。
尤幸年內兩地民間交往包括進出口貿易及旅遊業還是十分順暢,兩地政府更大幅改善了出入境措施,真正影響兩地生存的脈搏依然健康的運作。
綜合而言,有人認為,目前台、港關係所面對的爭議,還是集中在政治問題上。
一些分析師認為,台、港的政治問題,難免受到兩岸關係影響。王家英舉例說,今年上半年曾傳出特區政府有意在台設立辦事處的訊息,但自從「一邊一國」論出現後,這項訊息突然銷聲匿跡,沒人再提起。
有人認為,如果這種分析正確,那麼,就可以說明為何香港特區政府在處理台、港關係上,偶爾會出現一些令人費解、與大方向發展不協調的保守態度。(//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