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5日訊】中國和東盟十國星期一在金邊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對於東盟國家來說,中國與其說是夥伴,不如說是主要的競爭對手。
*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美國之音4日報導, 星期一,中國和東盟十國在柬埔寨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個自由貿易區建成後,將形成一個消費人口達17億,貿易額超過1點2萬億美元,GDP接近2萬億美元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雖然“中國-東盟十國自由貿易區”將在2010年建成,但是協議簽署國將從2003年7月1號協議生效時開始的3年時間裡,削減某些農產品的關稅,包括活牲畜、肉類、魚、乳製品和水果等。
*競爭性大於互補性*
報導說,東盟秘書長魯道夫﹒塞韋裡諾在東盟首腦會議上指出,東盟國家所取得的進步還不足以迎接這一地區所面臨的挑戰。他說,一些國家不願意進行變革,已經拖延了整個東盟的一體化。他指出,目標清楚,才能使東盟國家沿著經濟一體化的道路迅速、穩步地前進。東盟國家較小的、相對分散的市場,相對巨大的中國市場和世界其它地方更加一體化得市場而言,對投資者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國生產成本低廉,較東盟鄰國更具有競爭性,吸引了亞洲地區大部份的外國直接投資。
《海峽時報》評論說,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競爭性大於互補性,雙方都是發展中地區,龐大的就業人口希望外國直接投資在製造業方面能帶來急需的工作機會。《海峽時報》指出,亞洲金融危機之前,東盟國家和中國吸引外資的比例是7比3,而從前兩年開始,這個比例倒了過來,百分之七十的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僅有百分之三十流入東盟國家。
世界著名的[麥肯錫咨詢公司]在會議期間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東盟國家應當放棄過於分散的經濟發展模式,削減經商成本,減少繁文縟節,並努力獲得規模經濟。報告說,經濟趨於一體化能減少經商的成本,便於吸引新的投資。報告指出,東盟國家應該充份發揮其現有的優勢,在電子和消費品這兩個行業發揮他們的潛力。
*東盟存在懼怕心理*
《洛杉磯時報》說,雖然東盟國家擔心中國將成為經濟強國,但他們希望通過貿易自由化,從可能的威脅中得到好處,在中國發展的同時,求得自身的發展。
據報導,中國政府決定免除這次會議的主辦國柬埔寨全部到期債務,總額達兩億兩千萬美元。然而日本駐金邊的一位高級外交人士說,中國被認為是個令人害怕的國家,中國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同整個東盟大約5億人相比,中國的13億人口是個巨大的市場。東盟國家擔心,中國可能會把大批外國直接投資都吸引走,所以在他們眼裡,中國是個主要的競爭對手,而不是個夥伴。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