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絲橋古城与南方長城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11月1日訊】黃絲橋古城全由大石塊筑成,城牆巍峨,特別是東、西、北三個城門,石門之上,歇山飛檐的城樓,更是气度非凡。是湖南省重點保護單位。坐落在鳳凰縣西25公里處的阿拉鎮。始建于唐武后垂拱年間(公元670年左右),擴建于清代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這里原名小風凰營,是湘黔邊境的”苗防“前哨。是朝庭防止苗民造反,鎮壓苗民的360里的邊牆的第一座城堡,堡牆周圍長達184丈,高一丈,頂寬6尺,全部是每塊兩千斤的青石构成。城堡共有三個門,箭垛300個,刁樓四房,清王朝在這里設過都使,巡檢等衙門。城堡保護完整,黃絲橋古城全由大石塊筑成,城牆巍峨,特別是東、西、北三個城門,石門之上,歇山飛檐的城樓,更是气度非凡。是鳳凰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每年接待大批中外游客。圖為黃絲橋古城。

*南方長城——歷史足跡

蜿蜒于湘邊界,歷經300余年的千里苗疆邊牆近日揭開他神秘的歷史面紗 ——經專家考證實為中國南方長城。

經專家證實,鳳凰發現的苗疆長城始建于明朝万歷年間(1573年-1620年),全長190公里,北起湘西古丈縣的喜鵲營,南到貴州銅仁境內的黃會營,其中大部分在鳳凰縣境內貫穿而過,大致經過新鳳凰營、阿拉營、古雙營、得胜營、鎮溪營、振武營。城牆高約3米,底寬2米,牆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 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沿途建有800多座用于屯兵、防御用的哨台、炮台、碉卡、關門,當時沿線一般駐有4000-5000人的軍隊,最多時曾增到7000人左右。

明朝,湘黔邊境的苗人被划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從朝庭政府管轄的少數民族,他們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雜稅与民族欺壓,經常揭竿而起。為了安定邊境地區,鎮壓反抗,明朝廷撥出4万兩白銀, 在生苗与熟苗之間修筑起了長城。清朝統治者后來也對苗疆長城作了部分增補修建。也許由于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實力不如北方少數民族強大,苗疆長城也就沒有修筑得像北方長城那樣雄偉壯大,所用石塊只有北方長城的1/10到1/6大小。 明清以來,苗疆長城上的石塊不斷地被當地人拆去建房、壘坎。今天我們只能看到時斷時續的城牆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長城到底還保存了多少,目前還沒有人沿線調查統計過。

羅哲文稱,他搞長城研究50年了,以往歷史學家只是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知道中國南方也有長城,但許多人皓首窮經也沒能找到它客觀存在的一星半點證据。他認為,說苗疆長城是中國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爭議,應和北方長城一樣加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

北美大紀元(//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甘肅籌建絲綢之路博物館體系
蘇有朋登上長城激情開唱 三万歌迷助陣
港人京城前衛建築揚威
【紀元專欄】林保華:電視插播升級﹐點名批江賣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