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18日報導) 最近,一些北韓人為了政治避難而集體衝擊在中國的外國使領館,使北韓難民問題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其實,中國自己就一直存在難民問題。除了以各種途徑向西方國家尋求避難的人之外,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藏人冒著被捕、勞教、凍傷、甚至喪生的危險,翻山越嶺逃往尼泊爾和印度。下面請聽美國之音記者張楠的四集系列報導“逃出西藏”的最後一部份。
呼嘯的寒風、漫天的大雪,攝氏零下四十度的低溫,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度。“世界屋脊”嚴峻的冬天,給逃亡者偷越國境創造了條件,也給他們帶來了恐怖和危險。
*出逃者大多選擇冬天行動*
據統計,大約三分之二的逃亡者都是在每年八月到一月之間上路的,人數最多的是冬季幾個月。選擇冬天,除了因為邊防軍會減少巡邏外,還因為河流封凍更容易通過。但是這個時候,山隘關口會突然刮起暴風雪,積雪深可齊腰。碰上這種天氣,連牛都會因凍餓而死。
噶圖措說:“過雪山的時候,看見一頭死牛,我們當時很冷,肚子也很餓,我想,我們會不會也像牛那樣死掉。”噶圖措當時只有14歲,和她同行的妹妹才12歲,是靠同路人背著過來的。她們一共走了28天。
這樣的經歷幾乎每一個逃亡者都體驗過。達瓦次仁到印度已經十年了,可是十年前的往事至今歷歷在目,宛如昨天。達瓦次仁說:“路上走了23天,沒有帶路的,我是靠一個六百萬分之一的地圖過來的,基本上是瞎摸瞎撞。最後食物完了,後面三天一粒米都沒進,就是吃雪。當時我真的以為我要死了,真有這個感覺,因為方圓幾百里地都是無人區。”
達瓦次仁一行是三月份出發的,到雅魯藏布江邊的時候剛好冰雪消融,江面雖然已經解凍,但是還有冰碴兒。為了躲避警察,他們只好半夜涉水過河。
達瓦次仁說:“我們11人互相綁在一塊兒過河。水有時很深,撲通掉下去再遊出來。會水的只有我一個,我在前面探路,結果從9點轉到1點才到對岸,冰碴兒把身上划得到處都流血。但是,一刻也不能停,穿好衣服就跑,使勁跑,跑得渾身發熱。”
兒童村的一個學生是和妹妹、姑姑一起逃亡的。五十多歲的姑姑腳凍壞了,由其他同伴背著走。她告訴記者,路上最可怕的是一個大雨滂沱的漆黑夜晚:“晚上過很大的一條河,同伴們都是青壯年,他們都過去了,只剩下我們三人。所以我們覺得很恐怖,很害怕,就在岸邊哭。結果,天亮的時候發現,同伴都在河對面等我們呢。”
她還算幸運。天亮雨停後,她們終於渡河成功,與對岸的同伴會合了。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這個運氣。據西藏人權民主中心報導,2000年12月,一位去印度求學的12歲女孩在河邊打水時,失足落水。有人看到,她被河水衝走的時候手裡還拿著水罐。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西藏流亡政府在尼泊爾設立接待站*
西藏流亡政府在加德滿都、新德裡和達蘭薩拉等地設立了難民接待站。達蘭薩拉接待中心的主任索倫卡拉次仁對美國之音說:“西藏難民長途跋涉,晝夜兼程一個月,翻過喜瑪拉雅山來到這裡。剛到印度的時候,身心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有的被凍傷,有的被截肢,還有人死在路上。”
據介紹,這個接待站自1990年建立以來,已經接待了四萬三千名難民,平均每年2500人到3500 人。但是,西藏人權民主中心的一份報告說,去年逃出的人數有較大幅度下降,只有1735人。報告指出,這並不是由於西藏局勢好轉的緣故,而是因為北京當局加強了在中尼邊境的巡邏。報告援引中國官方去年10月的報導說,在“嚴打”運動中,中國邊防官員在六個月的時間裡,抓獲了2500名企圖偷越中尼邊界的藏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的人被抓過不止一次。仲然是白拉庫比定居點的一個僧人。他說:“第一次被中國警察抓住後,在監獄裡被關了五個多月,後來越獄逃出。又跑,這次被尼泊爾警察抓住,被遣送回去。從監獄出來幾個星期後,再次逃跑。第四次才成功。”
噶圖措也被尼泊爾警察抓過兩次。他說:“抓了把我們送回去,我們又跑出去。第三次來的時候,我們就換了一條路。最後到達的時候,感到很幸福,我們都哭了。”
*聯合國難民公署派員面談難民*
難民在尼泊爾受到當地接待站的照顧。索倫卡拉次仁主任說,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在尼泊爾的辦事處會派代表到接待中心來,和每一個難民面談,了解他們的情況和背景:“然後,我們租汽車,經新德裡,把難民送往達蘭薩拉。他們在達蘭薩拉的接待中心安頓下來,等待達賴喇嘛的接見,最後根據接待站的安排各奔前程,有的被送到兒童村,有的被分到寺院,有的前往成人學校學習,為將來就業或者返回西藏做準備。”
時隔十年,達瓦次仁又回到了當年住過的接待站。不過,他現在已經是西藏流亡政府負責中國事務的高級官員了。達瓦次仁說:“剛來的時候就是住這兒,房子都一樣,床都一樣,床都並在一塊兒,兩個床可以睡三個人,住滿了可能有幾百人。1992年我來的時候,就睡這裡。當時,裡面擠得滿滿的。”記者問他:“舊地重遊有什麼感觸?”達瓦次仁說:“真希望有一天這個接待站被關閉。只要這個接待站被關閉了,我們西藏人的苦也就算走到頭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