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國 隨 感

谷雪薔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10月18日訊】來到德國已有半年了,感触頗多。

我們所住的漢堡,應該算是德國的大城市了,但是街道兩旁很少有北京那樣的摩天 大樓,眼光一下子降低了高度,天空豁然變得開闊,少了一种壓迫感和緊迫感,開始體 驗歐洲休閑的 風格。這里最令人心恬的,當是獨門獨院的小院落,院落當中是一座二 樓帶閣樓的小樓,小樓風格各异,但都漂亮別致。德國人把自己的院子收拾得干干淨淨 ,嫩綠的草坪,各色的小花在進門的小徑兩旁靜靜的開放,如同夢境中的童話。

但是在美麗的德國生活,并不是輕松的童話。

在德國,生活費用与國內相比,要昂貴許多。以歐元對人民幣大于8的比价去換算 超市里的价位,最初的時候,捏著錢包,什么都不敢買。習慣了之后,該吃總是要吃的 ,該穿也總是要穿的,就開始買了。但是中國留學生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有一次, 在超市排隊付錢的時候,剛好与兩個中國留學生挨著,兩個學生,二十歲左右的模樣, 臉上還長著青春痘。買的全部東西,只有一支香蕉、一罐可樂、一支牙膏以及別的一點 小東西。不用任何袋子(這里的超市也不送袋子),就那么拿在手上,很快地走掉了。 要知道,那一天是星期五,是一個快樂的周末。兩個孩子,把自己的對食物的奢望,壓 制到了極限。我想他們的周末,也不會去旅游或Party,有的只是那漫漫長夜的寒窗苦 讀,以及身處异國的孤獨寂寞。曾听說過,中國的留學生為了省錢,在很冷的冬天,把 房間里的暖气關掉;為了省水費,不舍得洗澡,隔三差五的跑到學校的體育館提供免費 洗澡的地方去洗。我想,如果不是生活真的把他們逼到了底限,他們不會對自己如此苛 刻。這些留學生的背后,也許是他們父母節衣縮食的攢錢,他們的節約,恰恰體現了他 們的孝道。因為普通的中國父母,用他們普通的工資,除以大于八的比价折成歐元之后 ,都會成為一個讓人心寒的數字。

在德國,另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他們的隨意的婚姻狀態。要是在中國,當我愉快地 和別人提及我有個兩歲的儿子,按一般人的思路都不會接下去問我是否結婚了。因為在 這种背景下,一般當然是結了婚的。所以在這里第一次被人問到我有了孩子但是否已婚 的時候,我万分惊詫。但是對德國人來說,這并不是個奇怪的問題。在德國,有很多的 單身媽媽。同居多年,有了几個孩子的男女,也不一定是結了婚的。所以在他們關于孩 子的一些窗體中,對于父母中另一方的表述并不是象國內那樣簡簡單單的“配偶”兩個 字,而是“与其父(或母)共同生活的另一個人”,我認為這种表述是非常到位的。]

因為德國的富有,也因為外國人對德國的渴望,使得一些德國女孩子的婚姻變了味 道。我在德語班有一個土耳其同學,叫哈桑。熟悉之后竟然知道他有兩個老婆,因為土 耳其的法律充許一個男人最多可以娶四個老婆,所以他的婚姻是完全合法的。第一個老 婆在土耳其,已經有了兩個儿子,已經分別十七歲和十四歲。第二個老婆是德國人,沒 有孩子。我當時只是暗自納悶,既然他的老婆是德國人,為什么他的德語長進不大。后 來進一步了解之后,知道了他完整的有故事。他与他的德國老婆的婚姻,完全是赤裸的 金錢交易。哈桑年過四十,在土耳其只是個普通的電工。他想來德國打工掙錢,唯一的 途徑就是婚姻。他用三万馬克(約一万五歐元)為代价,買得与德國老婆的結婚證,事 實上他們從沒有在一起生活過一天。他們現在的關系,只是哈桑偶而買些水果去看看 她。哈桑的全部生活,就是沒日沒夜的打工,尤其是沒人愿意做的夜工,然后每月給家 里寄三百歐元。他在德國艱苦奮斗的過程中結識了另一名土耳其婦女,患難与共并真心 相愛。這個土耳其女人是個售貨員,有一個十五歲的儿子,按德國的法律年滿十六歲就 可以單獨搬出去住。現在的哈桑只是等這個男孩子出去住以后,可以方便的和他母親住 在一起。我想這時候再問他是否打算和這個女人結婚,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婚姻到此 為止已經退化為最次要的東西。我看到的是三個女人畸形的婚姻。哈桑的土耳其老婆固 然是不幸的,但她又是理解支持哈桑來德國的,而哈桑每月給她寄錢,就可以使他們衣 食無懮,令鄰人稱贊了。那個出賣婚姻的德國老婆是可悲的,在出賣了結婚證書之后, 她即使遇見真心相愛的人,也必然是不能与其成婚的,莫非一輩子同居不成?她的未來 想必并不光明。那么只希望最后這個哈桑真心相愛的土耳其女人是幸福的,在与哈桑相 愛在德國的日子里。當我面對每天沒時間睡覺的哈桑的時候,突然覺得也不忍心去指摘 他。

生活以它永不停歇的腳步,席卷著命運的泥沙,匆匆向前奔流。沒有人知道它的方 向,我們只是在該上岸的地方上岸,不再費力去追尋那不可知的將來。(//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這座機場很難降落 全球僅50名飛行員能勝任
留意旅遊詐騙的6個危險信號 避免當冤大頭
【攝影天地】陽光下的洋金鳳
【攝影天地】逍遙自在的洋燕 太可愛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