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報導)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星期在國會山召集一個研討會,分幾個方面探討美國、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以及對美國安全與政策制定的影響。美國之音記者陳蘇前往參加,下面請聽她報導的第一部份,從外交政策的角度看美中台關係。
這次研討會由美國參議院外交外交關係委員會負責召集,由美國四個研究中國和中美關係的重要的智囊機構主辦的有關中國問題研討會的第二部份。這些機構有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費和中國研究中心,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斯坦福大學的亞太研究中心。
*統一取代解放*
當與會專家討論美中台外交關係時,曾經是美國國務院政策制定部門負責人,國務院副發言人,現任亨利﹒斯蒂曼森中心中國項目負責人的容安瀾說,台灣命運是過去50年對美國來說意義極為重大的一個政治議題。美國從50年代初到1971年的立場是,台灣的地位不定,只能由國際社會來決定。中國與當時的台灣政府當然不肯接受美國的立場。美中關係正常化之後,美國接受“一個中國”,認為兩岸關係是中國內部的事務。容安瀾說,這也使得中國大陸以“和平統一台灣”取代了強硬的“解放台灣”的鷹派口號。這不僅大大改善了美中關係,也降低了台灣海峽的緊張,從而帶來兩岸蓬勃的貿易往來,台灣才得以產生民主環境。
*台海穩定為本*
容安瀾認為,台灣海峽的穩定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他同意華盛頓很多人表示的立場,那就是不論美國制定什麼樣的對台政策,都是美國人的事情,而不應當屈服於中國的恫嚇。不過他還認為,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應當從中國的角度去理解中國的想法,以對台軍售為例。他說:“ 從兩岸外交關係的角度看,人們現在還無法下結論,如果美國對台軍售超過一定限度的話,那到底會讓台灣有足夠的信心去和大陸對話呢?還是象大陸所指稱的那樣,台灣反而會認為不再需要舉行對話了。”容安瀾說,美國考慮中國的立場倒不是擔心中國的怒火,而是要考量美國政策對台灣海峽穩定的影響。他認為,美中關係越友好,對台灣問題的態度才越緩和,雙方才越尊重對方的立場。
*美台共同價值*
美國喬治敦大學外交關係學院歷史學教授唐耐心說,中國也需要考慮美國對台政策的立場。她認為中國無視美國和台灣擁有共同價值觀的重要性。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考量是,台灣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經民選產生的民主政體。她說:“台灣的民主制度對美國,對國會以及對美國其它支持台灣的人是個關鍵。民主就是國家安全利益。這不僅僅是維護和平。美國確實在台灣成為民主國家之前曾經站在台灣一邊,但那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冷戰期間。”唐耐心教授說,由於包括中國領導人交接班,美國911事件,布什政府重新調整亞洲及中亞政策等等一系列因素,中國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對美國實行“陽光政策”,美中關係大為改善。
不過唐耐心認為,從歷史來看,美中關係的改善往往是由於美國的關注點轉移到世界其它地區造成的。她說,只有在美國不注意中國的時候,美中關係才會改善。但是,美中關係的改善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放棄了武力攻台。她說:“中國從未改變或者放緩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準備,還繼續以各種策略與台灣民進黨作對,而且更加起勁地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
*孤立台灣反而促使台獨*
美國傳統基金會國防事務資深研究員彼得﹒布魯克斯說,台灣海峽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台灣本土和獨立意識日益增長,台北政策的制定將會越來越出於台灣島內政治利益的考慮,推行一條更為獨立的外交路線。他說:“如果台北繼續失去外交關係國,就像最近失去太平洋島國瑙魯那樣,如果大陸繼續施加壓力阻止台北加入國際組織甚至不讓台北參與國際組織的事務,那就有可能激得台灣政府採取某種政治行動,從而給兩岸關係,甚至美台關係造成反作用。 ”他說,台灣民眾出於實際考慮,希望保持現狀,而不希望由於台灣獨立而導致中國動武。但是布魯克斯警告說,如果中國進一步孤立台灣或使用高壓手段要求統一,恐怕反而會把台灣推向獨立的方向。
與會專家說,現在美中台關係存在的最大障礙是三方缺乏互信。兩岸的現狀能夠維持多久?中國作為一個軍力日益強大的國家,是否會對台動武?如果動武,美國將如何應對等都是美國的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專家認為,美國不能充當兩岸的斡旋人,但應當促進兩岸對話,建立互信,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