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8日訊】評獎多不見好歌多、新人多,歌手身价暴漲不見唱片出得多買得多,歌手每年演出多,個唱不見多,唱片賣得滿天飛,正版沒有盜版多。
病症一:音樂評獎多与优秀作品及新人少的反差
主要症狀:頻繁登場的排行榜頒獎,獎杯發得越多,是非爭議來得越多。初始時的熱鬧給人錯覺:以為這是給低迷已久的內地流行樂一劑善意的強心劑,發發獎也是給業內人員們的鼓勵,另外調集一下歌迷對本土流行樂的注意力。但隨著獎越多越濫,逐漸成為一出自慰式的鬧劇。田震怒擲話筒使得不同角度的人們質疑排行榜頒獎公正性与權威性的態度公開化,同時也擲出了這個行業的虛弱。与今年發出的几百座獎杯相比,一年來內地原創樂壇真正廣為流行的金曲不過兩三首;斯琴格日樂和達達樂隊在各大頒獎活動中拿最佳新人獎拿到手軟,但除了這兩者,還有新人嗎?
后果:失去頒獎的公正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失去評獎對行業應有的健康促進和刺激作用,失去歌迷的信任和信心。
病症二:出唱片賠錢与做歌手賺錢的反差
主要症狀:既被稱做產業,正常的唱片業應該是靠唱片賺錢的,但內地原創唱片絕對是賠錢的,一張唱片的投資動輒几十万元,沒做好沒人買,做得不錯有盜版商瘋狂漁利。原本一年中有能力出專輯或說有人愿意為他出專輯的歌手就不多,有數的十几張原創音樂專輯中,能買到十几、二十万張以上的是鳳毛麟角,本儿都難以收回,何談掙錢呢?但是內地歌手們的出場費卻与這种不景气的現狀成反比,去年頂尖歌手十多万元上下的最高行情還在被人議論,到今年最高价已迅速暴漲至二十万元一場(并非個人專場),隨著歌手的大小其价錢往下依次是十七八万、十四万、十万、七万、四五万、兩三万不等。這樣的价錢甚至已超過一些專輯銷量很好的港台歌手。除演出之外,拍廣告和影視劇也是不錯的選擇。難怪精明的唱片公司會說,出唱片花錢不掙錢,要把藝人的經紀約攥在手里才不虧。
后果:誰還費勁花錢不討好地好好做什么唱片呢?有那么几首單曲走紅就吃穿不愁了。所以,大家都去討巧做歌、打榜。真正有質量有水准的原創音樂越來越少。
病症三:個唱少与演出多的反差
主要症狀:如果要是把每年全國的各种組台演出統計一下,真不能相信內地原創音樂市場不好的說法,歌手們常常忙得在天上飛來飛去。每年各個地方各种節、會,各個企業贊助的活動以及大大小小的拼盤演出數不胜數,當紅歌手會為過多的邀請而有些招架不住。歌手少而演出多,于是出場費就這樣被哄抬上漲。各類明星加盟的演出在地方大受歡迎,所以有“假田震”的出現,有從未有過自己的原創作品卻專門靠唱口水歌演出大賺特賺的歌手,這樣畸形的狀況恰巧說明中國偌大的市場對流行音樂的需求。但与這樣的大好市場相左的是體現原創音樂水准的歌手專場演唱會的缺乏,一方面無疑是能有個人市場號召力的內地歌手少之又少,有能力開個唱的僅二三人,另一方面開個唱是為一個人投資,風險大又不划算,哪有花差不多的錢攢一大堆明星既熱鬧又保險呢?終究,內地原創歌壇缺乏占領市場的力量。
后果:不出唱片也能混得很好,不思進取也罷。歌迷終將棄之而去。
病症四:盜版与正版市場的反差
主要症狀:盡管反盜版一直是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反复強調的大事,但音像市場上正版占有率遠遠不及盜版,一种唱片往往有几种到几十种的盜版,因此假設一張專輯能賣出1万張的話,盜版就有可能賣出其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銷量,投資者靠這一万張不可能收回成本,而几乎盜版商賣一万張已經很賺錢了。顯然這對這一行業的損害是相當之大的。盜版的屢禁不絕令人頭疼,而其速度之快和批銷渠道的順暢則令人吃惊。過去常常有人將盜版唱片的价錢低廉与正版价格相比較,但現在的盜版唱片已堂而皇之地以正版甚至高于正版的价格在音像店里出售了。耐人尋味的是,盜版商們不僅更新了先進設備,還“善于把握商机”,盜版制作不僅越來越精良,選題也做得“漂亮”。而一些為節省成本開支的正版唱片,卻糙得令人難受。
后果:中國原創力量的資金缺乏本來就是其不能良性發展的重要原因,但誰還再愿意投資一個不僅賠錢而且還飼養他人的行業呢?原創流行樂將沒有唱片,沒有音樂人,沒有歌手。(北京青年報)(//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