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7日訊】熱映了近2周的《大腕》以日漸升的票房,續寫著馮小剛電影的不敗神話。截至今日,京滬兩地的票房已經分別接近1000萬元和350萬元,創下賀歲片同期比新高。但與此同時,首都電影圈內人士對這部賀歲片卻是褒者寥寥而貶者多多,與它的票房業績形成頗有意思的反差。
天府早報消息,日前,在中國電影態勢研討會上,眾專家一致認同中國只有馮小剛才是”每部電影都賺錢的導演”,但他不是科班出身,片子”有失藝術和品位”,去年的票房亞軍《一聲歎息》就無緣”金雞獎”提名。《大腕》依然逃不開馮氏電影的一貫命運:一方面,觀眾在影院開懷大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另一方面,電影界圈內專家卻認為《大腕》除了投資大、場面大以外,沒有太多的突破;片中情節是”假模假式的表現手法”,影片裡的插科打諢使電影落入”媚俗”和”教化”的套路。有影評人擔憂地說:這表現了中國電影急功近利的創作心態和喧囂的”娛樂“行為。
有專家說:不管藝術電影還是商業電影,在創作上首先要遵循它的藝術規律,其次才是商業性。馮小剛的電影缺乏藝術創造……他的電影之所以不見長進,是因為他對蒙太奇藝術創作原理沒搞明白所致,片子沒有震撼人心的藝術表現,他的”我拍的是商業片”的說辭是他拒絕批評的擋箭牌,更是他掩飾自己缺點的遮羞布。
對於《大腕》面臨的尷尬,北京新影聯集團市場策劃部經理高軍認為:馮小剛最看重的是市場,是觀眾。從1997年起,他拿出了一系列”京味冷幽默”風格的賀歲片,最主要的目的是讓觀眾”看得高興”,對藝術方面的要求確實和藝術片無法相提並論,這難免引起某些專家的微詞;但它們同樣能讓觀眾笑過之後悟出點什麼,並對促進電影市場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我們對這類片子的態度應該是歡迎而不是牴觸。難能可貴的是,《大腕》在不影響娛樂的前提下,對當前的拜金主義、形式主義及虛假廣告現象進行了諷刺式的批判,寓幽默於個性品位。可以說,《大腕》自始至終貫穿了藝術的想像力,它的藝術性恰恰是某些藝術片難以企及的.(//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