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6日訊】北京市政府自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停止播出鳳凰衛視、陽光衛視和衛視音樂台等六套中國境外電視節目,並要求一些單位和個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須限期拆除不符合規定安裝的電視接收設施。據中國官方表示,這項措施是為了執行國務院一九九三年十月五日發佈的「衛星廣播電視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並根據北京市廣電總局的部署與要求實施的;不過,從中共中央宣傳部長丁關根要求中國媒體要為召開十六大做好服務,以及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日前表示今年頭件大事就是召開十六大,可以研判中國之所以停播境外電視節目,乃是為了維護中共即將召開的十六大的政治氣氛。
中國只憑一紙命令就悍然停播境外電視節目的作法,對照最近外國傳媒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可能開放中國市場,因此積極尋求進入中國的樂觀態度,顯得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去年底,全球傳媒大亨梅鐸擁有的新聞集團獨資的STAR獲准在今年上半年通過有線電視系統在廣東地區全天播放綜藝節目,這是繼AOL美國時代華納旗下華娛及鳳凰電視之後,獲得中國批准的第三家外資電視媒體。據稱,中國近期內可能批准包括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在內的三十多家外資電視台,在珠江三角洲合法落地。這些外資電視台對於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以及中國在經濟大幅成長之後可能帶動民主改革的效應,產生過度樂觀的評估與期待,而且,更一廂情願認定中國在入會之後,必須接受國際社會的規範,開放其傳媒市場;事實上,此次中國政府下令停播鳳凰衛視等六套境外電視節目,正好可以印證中國儘管經濟開放,但政治上仍然緊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一黨專政國家。中國在中共的統治下,沒有言論與新聞自由,人民更缺乏知的權利,在這種專制獨裁,對新聞嚴格控管的社會中,欲求傳播媒體的發展,無異於緣木求魚,痴心妄想。
其實,不只是外資媒體對中國市場缺乏正確認知,台灣媒體更是對這塊所謂十三億人口的中文市場大餅,垂涎不已。尤其,部分在戒嚴時期得利於市場壟斷而茁壯的傳媒,在解嚴之後,基於特定意識型態與市場,對中國抱持幻想,愈來愈向中國傾斜,不但成天唱衰台灣,否定台灣的一切,把民主、自由、繁榮的台灣形容成煉獄一般,卻不斷歌頌中國,將專制獨裁的統治當成寶,鼓吹台灣人前往中國發展,贊同一個中國原則。坦言之,這些媒體固然百般向中國示好,希望得到進入中國市場的「通行證」,卻不知在獨裁政權中最重要的統治工具之一,就是媒體。多少獨裁政權因為開放媒體,放鬆新聞與言論管制,而面臨垮台的命運。而以統戰起家的共黨政權更是掌控媒體的高手,更不可能開放言論與新聞的領域,自取滅亡,君不見這些媒體儘管表態親中,卻至今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道理在此。而且,目前獲得中國批准落地權的外資電視台,也只能播出電影、體育與娛樂節目,並不包括新聞。可見新聞是中共政治控制的利器與禁區,豈容外人侵入,分一杯羹?
中國將媒體當成統治工具,人民缺乏言論與新聞自由,可是親中的台灣媒體卻視若無睹,不敢置喙,反而對於民主的台灣極盡批判否定之能事。最近,黨政軍退出三台,成為台灣媒體的一大爭議,論者在釋股與公共化之間爭論不休,儘管公共化的利弊應該理性討論,卻被一些有心人士貶抑為政府企圖控制媒體的陰謀。事實上,在威權時代,黨政軍掌控媒體是作為統治工具,因此去除政治力的不當介入,確為媒體改革與爭取言論自由的重大訴求,但是在民主化之後,政府是否應該擁有媒體,就應該視之為一種公共政策的討論,而不是政治角力。民主國家幾乎都擁有公共媒體,只要能夠建立透明化的監督機制,三台的公共化不應被視為一種必然之惡。尤其,在討論此一議題時,更不能忽視在中國仍然禁止台灣媒體進入的同時,卻有不少中資、港資色彩的財團在台灣購併媒體,在我內部建立統戰言論的灘頭堡。未來,一旦政府股權釋出,會不會落在中資手中,不免令人憂心。部分台灣媒體有明顯的親中傾向,已使台灣社會充滿「中國的聲音」,未來再加上那些中資媒體,勢必如虎添翼,言論傾斜的現象將更為嚴重,這是不能輕忽的問題。
言論與新聞自由是一種基本的人權,是監督制衡政府的機制之一,中國在此方面付之厥如,實在無法與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文明接軌,因此儘管其經濟開放,仍是一個不適合安身立命的國家。台灣人民無法接受一個中國與一國兩制,並非出自於政治的仇恨與恩怨,而是彼此的制度、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截然不同,就像水與油,是不能融合在一起。而在中國入會,世人普遍認為中共政權可能會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對外開放之際,北京政府停播鳳凰衛視等外資電視的作法,正好打破了外界不切實際的幻想,更給了親中派的台灣媒體一個嚴重的警訊與諷刺。
──原載《自由時報》社論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