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專家談美中應否簽署第四公報

人氣 2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1月5日訊】曾經在卡特政府擔任主管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霍爾布魯克認為,美國和中國的關系在 911 事件之后進入了第三階段,兩國應當簽署第四個聯合公報,根据新的現實發展雙邊關系。但也有學者指出,美中沒有簽署第四個聯合公報的基礎, 9 – 11 事件也沒有對美中關系產生根本影響。

霍爾布魯克日前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文章分析說,美中關系第一階段始于 1971 年基辛格訪華。建立在共同對付蘇聯威脅的基礎上的美中關系在十几年里基本上平穩發展。 1989 年天安門事件標志著美中關系進入第二階段,特別是冷戰結束后,蘇聯威脅不复存在,貿易、人權、台灣、西藏、宗教自由等問題卻日益突出,而布什政府上台后,雙邊關系似乎更是一路下滑。但是,隨著 9 月 11 號美國遭受恐怖襲擊,美國和中國再次有了共同的戰略敵手-恐怖主義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美中關系開始進入第三階段。

霍爾布魯克指出,美國和中國在兩國關系的第一階段中簽署了三個聯合公報,現在离第三個公報簽署也已經有 19 年了。這期間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件,例如冷戰結束、台灣民主化、天安門事件、香港回歸、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等。因此,現在是談判簽署第四個聯合公報以解決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和根据新的現實更新雙邊關系的時候了。

黎安友說雙方合作并不需要新公報

霍爾布魯克承認,美國和中國之間存在許多分歧,但是借新的机會加強兩國的共同點、并努力解決分歧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至于具體做法,霍爾布魯克建議采用上海公報的方式,也就是在有分歧的問題上,雙方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場。霍爾布魯克說,新的公報或許不足以防范未來的對立,在任何情況下,沖突都有可能因西藏或台灣問題而爆發,但是新公報將大大有助于同中國建立更牢固的關系,并可能有助于台灣和大陸展開更有成效的對話。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教授分析說,美國和中國在打擊恐怖主義、朝鮮半島等許多問題上存在共同目標,但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并不需要一個新的公報。黎安友認為,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希望簽署一個沒有新的實質內容的公報,而一談及實質,就必然牽涉到台灣問題。

黎安友說:“要簽一個新的公報,一定要找一個關系到台灣的內容。中共一定不愿意簽一個不談台灣問題的公報,因為這樣做就等于放棄台灣。但是美國也不愿意對台灣問題說出什么新的東西。對台灣問題說什么新的話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最大的利益是堅持已經講過的話,不要再講什么新的話。”

美中在台灣問題很難達成共識

中國原駐美大使館參贊陳有為認為,三個公報的确不能适應二十年來世界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但中美既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達成共識,也就不大可能簽署第四個公報。陳有為說:“美國布什政府不可能接受中國的要求,把克林頓的‘三不’寫入第四個公報,美國反對中國對台使用武力,中國也不能接受。現在沒有雙方的結合點,主要就是在台灣問題上。”

弗萊徹法律和外交學院的華安瀾教授分析說, 1972 年之后的十几年里,美中關系之所以能夠比較平穩地發展,是因為當時兩國在最重要的戰略利益方面有共同點,這就是蘇聯威脅,而這种利益超過對其他所有問題的考慮。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和中國雖然都面臨恐怖主義威脅,但對恐怖主義的關注,恐怕還不足以讓兩個國家把其他重大分歧擱置在一邊。華安瀾說:“我不知道從長遠分析,反恐斗爭是否能夠象冷戰、象同蘇聯競爭那樣把美國和中國長期聯合在一起。美國和中國對反恐斗爭的期望和目的未必相同,而一旦這种分歧變得公開化,美中反恐聯盟就可能破裂。”

中美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程度有限

原中國駐美大使館參贊陳有為也認為,恐怖主義威脅和當年蘇聯的威脅不可同日而語。陳有為:“它不能跟當年中美面對的蘇聯的共同威脅等量齊觀。絕對份量是不夠的,這樣反恐合作也形成不了支配中美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陳有為指出,中美雙方在恐怖主義的含義、范圍、打擊恐怖主義的任務、打擊對象等問題上的立場并不完全一致,合作也是有限的。

至于是否應當把 911 看作是美中關系的一個轉折點,華安瀾教授認為這种划分有其道理,但是實際上, 9 月 11 號并沒有改變美中關系的實質,只不過是迫使美國重新考慮其外交政策的重點。當然,美中關系的气氛的确因此而有所改善。華安瀾說;“布什政府上台之初對中國怀有很深的敵意,而 911 之后美中關系气氛改變的一個體現就是,布什政府中對中國最強硬的那些人認識到,他們不能夠象自己希望的那樣忽視中國、排斥中國,對國家利益的全盤考慮比他們所堅持的理想主義更加重要。”

陳有為也認為, 911 事件和反恐斗爭,對中美關系沒有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他說:“一方面布什政府認識到,缺不了中國的合作,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沒有因為美國需要中國的反恐合作而改變對中國原有的看法。并不因為确定了、确認了恐怖主義是當前美國的主要威脅以后,就放松了改變了中國可能是美國未來安全的威脅的原有看法。”

陳有為分析說,克林頓政府把對華政策的重點放在理念上,強調人權、宗教自由等等。布什政府更注重安全這個更涉及美國國家利益的問題。這個因素在美中關系中不大可能消失,這也是美中關系不容易根本好轉的一個重要原因。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智庫稱“恐怖主義的定義”在考驗著美中關系 (12/21/2001)    
  • 美國之音年終回顧:中國對美政策与意識形態的關系 (12/21/2001)    
  • 美國之音年終回顧:中美撞机事件 (12/15/2001)    
  • 美國之音: 美中一年來緊張關系回顧 (12/13/2001)    
  • 美駐華大使談美中關系﹕原則問題上美國不讓步 (11/27/2001)    
  • 中國在美上市公司表現差勁令中共高層抱怨 (11/20/2001)    
  • 法輪功與楊洁篪大使在馬里蘭大學正面交鋒 (11/13/2001)    
  • 美國之音﹕中共依舊恐懼美國圍堵 (10/4/2001)    
  • 張偉國 : 鄉村選舉:卡特与中共打太極拳 (9/10/2001)    
  • 美議員海德: 美不允許北京摧毀唯一一個由中國人實踐民主的地方 (8/24/2001)    
  • 美國艦隊訪問香港 (8/21/2001)    
  • 美國媒體:不應該美化中國的獨裁統治者 (8/14/2001)    
  • 美國華裔律師:政經改革震蕩促中共崩潰 (8/13/2001)    
  • 余英時 : 美中關系并無根本轉變 (8/6/2001)    
  • 美中關系緊張 中國可打的牌不多 (7/3/2001)    
  • 美國記者窮追:中國向古巴軍售報道 (6/16/2001)    
  • 交情不成買賣在 30架波音飛机中國照買 (5/15/2001)    
  • 張偉國: 布什在世界新秩序中重新定位美中關系 (5/9/2001)    
  • 美中關系緊張影響中國申奧 (5/7/2001)
  • 相關新聞
    美中關系緊張影響中國申奧
    張偉國: 布什在世界新秩序中重新定位美中關系
    交情不成買賣在 30架波音飛机中國照買
    美國記者窮追:中國向古巴軍售報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